返回

第一百零一章 党同伐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理解、不支持,也就不会追随他变法,无奈之下,他只好启用了一大批希望在变法中猎取权位和捞取利益的投机分子,这些投机分子九成以上都是奸臣,有的甚至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如蔡京、吕惠卿等。用这样一些投机取巧的奸臣去推行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发生偏差和越轨是必然的,继而导致变法失败。

    四是变法的发起者宋神宗赵琐迷信,因一些自然灾害而对变法产生怀疑,变法的意志不够坚定,心志不固,在各种压力下,曾经罢黜王安石的相位,这对变法是沉重的打击,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五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大批朝臣极力反对变法,当时的皇太后等大人物也极力反对变法。

    上述五个方面的原因是表象的,失败的内在原因是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封建社会根本矛盾的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也就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简而言之是不得民心。

    王安石与司马光本是好朋友,但两人因政治见解不同,而由好朋友变成政治对手。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是对手,但两人都是正人君子,私人并无恩怨。而元丰党人中有大批的投机分子,他们为获取官位而附和、追随王安石,这些人对元祐党人缠夹着私人恩怨。

    皇太后高氏(神宗赵琐之母)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信任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是个儿童皇帝。高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

    高太皇太后一执政,就启用司马光主国政,次年初敕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推行新法的朝臣,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追随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朝臣被称为“新党”,也称“元丰党人”,追随司马光的朝臣守旧反对新法,被称为“旧党”,也称为“元祐党人”。

    那些被罢黜的“元丰党人”是投机分子、狭隘小人,滋生私人恩怨,对司马光恨之入骨。

    司马光在相位仅八个月,即因病去世。高太皇太后继续推行司马光的政治主张,加之她具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

    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皇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也与司马光的政治主张是分不开的,被时人誉为“万家生佛”。

    但由于高太皇太后长期干政,让小皇帝哲宗心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皇太后病逝。十九岁的哲宗小皇帝开始亲政。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后时重用元佑老臣,哲宗当然要启用新人为自己所用,可他所用的“新人”却是原来失势的投机分子杨畏、章惇、蔡氏兄弟等人。

    哲宗皇帝起初只是怨太皇太后对自己严厉,以及恨在太皇太后面前告自己逃学的刘安世、范祖禹等几位大臣,并没有太恨众多的元佑老臣。

    但章惇、蔡京、蔡卞、吕惠卿等奸臣对元佑党人恨之入骨,如今掌权,岂会善罢干休,开始罗织罪名打击罢黜元佑老臣。初时元佑老臣多被离京外任,后在杨畏等人的煽动挑拨下,开始被撤职和外派到边远地区,苏东坡也就在这期间被贬到定州。

    本来章惇年青时与苏东坡还是朋友,常一起游玩。后因苏东坡声望越来越高,气量狭小的章惇便越来越忌嫉苏东坡。加之后来两人在政见上有分岐,小人之心的章惇更恨苏东坡,所以当太后逝世后,章惇迫害的第一个人就是苏东坡。

    第二年小皇改号为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朝廷风气己大变,歌颂神宗时期新政和大骂元佑老臣之声充满朝堂,章惇等奸臣捏造事实、编造谎言诬陷司马光等元佑党人及高太皇太后。

    如今太皇太后和司马光已死,不能反驳,所以虽无真凭实据,但死无对证,任凭奸臣们胡诌,没有谁能厘清是非。

    而急躁好胜、昏庸好色的哲宗皇帝却深信不疑,在奸臣的鼓蛊下认定太后和元佑老臣都是叛逆之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