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咱陪不了的,只有找他年纪相仿的老汉们过来聚聚,说说话,才会好一点。”
孙氏生怕杨若晴听不明白,所以说的很细碎。
其实,杨若晴听了两句就基本明白了老杨头的心境。
人到了这个年纪,身边跟自己同龄的,同时代的人越来越少了。
人年轻的时候,靠着展望未来作为前进的动力,中年的时候认清了现实,上有老上下有小,忙得不能停歇,自然也没有空去伤春悲秋,感怀这感怀那。
等到暮年,这辈子能做出多大的成就,基本都摆在那了。
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自己含饴弄孙,不需要再为生存劳累的时候,就开始频频回忆。
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怀旧的时候,不管他年纪如何,至少心态在趋于成熟。
等到了老杨头这把年纪,就彻彻底底的暮年,一天中做的最多的事估计就是回忆了。
可这往事有时候不能独自品味,还需要跟人一起分享。
分享的人必须是参与过的,这样聊起来才能共情。
小爷爷走了,老陈头走了,现在就剩一个老姜头啦。
至于嘎公老孙头,虽然年纪摆在那儿,是可以聊到一块儿去,但毕竟是后面来的,很多事儿没有参与。
所以跟老杨头更能产生共鸣的人就是老姜头了,杨华忠是个大孝子,想要请老姜头过来吃饭,让老杨头高兴高兴,这份良苦用心杨若晴表示理解。
“娘,那就去请呗,无非是多抽一双筷子的事儿。”杨若晴说。
孙氏欢喜的应了,“我把黄鳝拾掇完就去叫。”
吃晌午饭的时候,老杨头看到老姜头和老孙头都来了,果真露出了笑容。
虽然自己都还坐在轮椅上需要别人伺候,但老汉还是很积极主动的帮着招呼他们两位。
孙氏和杨若晴端着菜来了堂屋,大盘装的香辣黄鳝,一看就很下酒。
因为阴雨天,所以孙氏把小泥炉子拿了出来,上面架着一口小铁锅。
铁锅里是红烧土鸡,锅边还贴了饼,在文火的滋烤下鸡汤汩汩冒泡
第7784章 相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