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3章:边疆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队与俄罗斯在关外血战的时候,这些叛军居然还纠集东进,一度攻到嘉裕关下,若不是甘肃驻军奋起反击,在安西州重创叛军,这伙人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要打到京师了!

    因此帝国政府很快组建了新疆平叛大军,集中了驻防山西的140师朱茂杰部,河南150师刘旭东部,陕西的160师曲瑶部三万人马,以帝国百战名将倪守道为统师。全军集结到敦煌训练备战。为了保证倪守道军团的弹药粮秣,王财下令户部筹措五百万两银子从民间采购各种军用物资。从衣帽被服,到火药弹丸,凡是能从民间采购的一律钱货两清的交易,这项政策一方面解决了军队地供给,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军用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同时带动了各种相关产业地迅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国内需求。皆大欢喜之下只有钱百万心痛不已,毕竟五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好在这五百万两中真正从国库支出地不到一百万两,其中二百万两挪用了日本贸易资金,还有二百万两则是王财下令在全国征派的“疆饷”。

    相关史实(以下九百字,不满千字,不计入正文):

    1、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失陷问题:1727年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划定了沙宾达巴哈以东的中俄边界,俄国向克穆齐克河流域及其以东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开扩张受到了遏制,但是沙宾达巴哈以西的中俄边界长期没有划定,俄国利用这一情况,继续从西方向唐努乌梁海扩张。早在《布连斯奇界约》签订之前的1709年,俄国已在唐努乌梁海西面阿勒坦河与哈屯河的汇合处建立了比斯克堡,作为向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和唐努乌梁海扩张的基地。18世纪中叶以后,俄国殖民者逐步向哈屯河和阿勒坦河上游推进,将当地土著居民挤向中国边境地区的纵深地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积弱充分暴露,俄国于是加快侵略步伐,终于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以后又在此约基础上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将唐努乌梁海西北端阿穆哈河一带地区割归俄国。

    2、1865年之前的新疆问题:1840年(清朝道光二十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新疆政局发生多次重大事件,影响到维吾尔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是和卓后裔在南疆地区的多次作乱。大小和卓叛乱失败被杀后,其后裔流散到中亚各地。到道光初年,已长大成*人的张格尔、玉素甫(大小和卓之孙一辈)在中亚浩罕汗国支持下,纠集追随者一再入卡作乱,一度攻占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城。1840年以后,和卓后裔倭里罕、迈买的明、铁完库里等(大小和卓重孙一辈)又不断入卡作乱。到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时,全疆出现了以伊犁为中心的苏丹政权,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得麟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热西丁政权、和以和田、喀什、叶尔羌等为中心的各个地方政权。在这些政权中,除乌鲁木齐妥得麟政权主要是以回族为主的政权外,其它各地建立的政权几乎都是以维吾尔族为主建立的政权。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初,浩罕军官阿古柏与和卓后裔布素鲁克(张格尔之子)侵入喀什噶尔。阿古柏利用“和卓(圣裔)”、“圣战”名义,先后击败叶尔羌、和田、库车、乌鲁木齐等各地并存的政权,占据了天山以南及乌鲁木齐等新疆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哲尔沙得汗国(意为七城汗国)。中央政府再次失去对新疆的控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