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信对是否要查清蔡兰和解迩仁的关系的态度颇为矛盾。查清有助于元老院在今后的工作中清风正气,也给元老们提个醒;但是查清了,解迩仁在元老院就算是名声扫地了。对他个人的政治前途堪称是致命打击。
解迩仁显然对这一利害关系也看得很明白,用了许多手段来掐断蔡兰与他之间的直接联系。不论秘密报告怎么说,元老院最后的处理此事的依据还是姬信的相关报告。只要姬信的报告上无法证实,那么他就算是撇开了这致命的罪状。
然而蔡兰这个人既然出现在了秘密报告里,调查就得有结论。否则就就会遭到置疑。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姬信现在最为难的地方。
直接找几个重要归化民干部谈话,逼迫他们说出真相当然不难,骆阳明更不会拒绝。但是这又有违他“保护归化民干部”的初衷。
他把手中的材料翻了一遍又一遍,忽然骆阳明发给政治保卫局的《每周汇报》的底稿中中发现了一条:“龙母庙刺杀案”。
姬信一怔――梧州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和他提过!看来这梧州的水还真不浅。
他看了下日期,是光复梧州之后不久发生的事情。抽出报告细读,原来有人在龙母庙前行刺解迩仁。
这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特别是这报告里提到,行刺者是个女人!
“你快看!这里有问题。”
陈白宾接过报告,读了一遍,兴奋道:“这个人肯定是蔡兰!”
姬信说:“是不是还不好说。不过的确很可有可能。”
“这事解迩仁向元老院汇报过么?”
“恐怕没有汇报。否则给他安排的警卫人数应该会增加。不过这也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在黄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立刻向他周围的人去了解一下。”
“我看,他身边的那些人恐怕说起话来都有顾虑,这里有一个更合适的人物。”姬信说道,“他去龙母庙的时候是有向导的。”
何东篱虽然充当向导陪同解迩仁游览全城,但是他并没有接收“咨议局委员”的头衔。这倒不是他顾虑大明的反攻之类,而是因为何东篱是个老秀才,并不愿意和一群大商人共事为伍。
所以他大多数时间都是闭门在家读书,他家里在城外有些产业,虽然兵荒马乱,但是郊区的治安尚且不错,粮食蔬菜并不缺少。解迩仁有意笼络他,时不时还会送些酒肉钱米。时不时还请他出来叙谈,让他做做本地读书人和缙绅的工作,日子倒也过得太平。
前些日子的梧州暴乱,着实让这为何先生受了一番惊吓。他倒不是怕大明官府回来,实在是破城之后必有大乱,他这样的小康人家恐怕会遭荼毒――澳洲人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可是绝无仅有的。
这一番惊吓,让何东篱愈发深居简出,闭门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