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是想强攻下高都,然后配合长子的贼人,对大人进行前后夹击。
这是摆明了车马的事情,根本没有掩饰的必要。
但对于魏昌来说,就算他知道了魏贼的想法,却是根本没有一点办法。
幸好高都城是依山而建,自己可以依山而守,这才凭借地利,堪堪阻挡住想要通过高都进入上党的贼人。
但面对绝对优势魏军,魏昌心里根本没有一点底。
事实上,他曾有心想要劝大人,干脆放弃高都城,也不要匆忙领兵回师长子。
而是把兵力收缩到高平关,守住从河东进入上党的隘口,卡死长子与高都之间的交通要道。
如此一来,就算是魏贼占据了整个上党,但只要高平关掌握在大汉手里,上党就会被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无法相互呼应。
魏昌知道,自己跟随大人从军十数年,他都能想到的事情,大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但以大人的性子……
唉!
正在想着,只听得山下的战鼓声又起,才被刚刚逼退的魏贼,立刻又组织了另一波进攻。
魏昌按了按胸口,他可以感觉到,藏在贴身之处的那封信。
那是自己阿弟写来的,这封信,连大人都不知道。
“来人,随我杀贼!”
魏昌放下手,勐地拔出腰间的长刀,大喝:
“杀!”
……
一直在另一个山头观看战事的司马师,看着将士再一次被汉军逼了下来,脸上本是没有什么表情。
但当他看到对面山头的汉军帅旗的动静,眼角的肉瘤勐然抖动了一下,甚至染上了些许血红。
同时他的脸上突露喜色,以拳击掌:
“贼子帅旗这般动静,根本就是主帅亲自上阵了!”
“吾观前番战事,只道魏延留下的,必然是精兵。”
“却是没有想到,此贼如此轻视我,所留守兵如此少,哈哈,哈哈哈!”
“来人,传我军令,继续派出第四队!”
虽然后续的轮番进攻仍是被打退了,但司马师却是没有任何的失望。
相反,他十分满意。
“今日贼子主帅如此动静,要么是贼子兵力不足,要么,就是贼帅是个轻躁易动之辈。由此可见,破贼就在这数日之间!”
眼角的肉瘤,已经变得油亮鲜红。
而在对面的高都城,魏昌正在把刚写完的急信塞到信封里。
只是在准备封口的那一刻,他面上又现出犹豫之色,想了想,再把信纸抽出来展开。
读了一遍,看着里面有什么不妥。
如是再三。
但最终,他还是把信放下,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走到外面。
看向对面山头山谷的星星点点,魏昌咬了咬牙,终于又转身回来,把信最后一次塞到信封里,然后封死。
次日,天还没亮,从高都城派出的传骑,就火急火燎地向着长子方向驰去。
ps:
说魏延强行降智的,我认为不算吧?
这本来就是历史上魏延的性格。
我知道不少人都在替魏延惋惜。
但我们要从阿斗甚至蒋琬等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你就算是有天大的委屈,能把私人恩怨凌驾于国家存亡之上?
若非诸葛死后还能诈退一波司马懿,而是让司马懿有机会追过来。
魏延把北伐大军回到汉中的阁道烧了,自己又领军跑到前面想要把所有人退路堵死。
到时候北伐大军进退失据,司马懿一波就能把蜀国主力带走。
我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稍稍代入一下阿斗,都觉得后背在发凉:
你这是忠心?这简直就是要陷蜀国于死地。
丞相才死,你为了自己的私怨,甚至连大军可能会葬送在司马懿手里都可以不管不顾?
国家在你心里处于何地?天子在你心里处于何地?
这一次丞相死了都还得替你兜底一次,那下一次你再闹出事情来,谁来兜底?
我驾驭不住你,你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我还不如干脆弄死你算了。
诸葛当年为什么要劝刘备弄死刘封?
所以我觉得,三国志里说诸葛吩咐杨仪姜维等人,让他们在自己死后不要管魏延,直接退兵,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因为就算历史反过来,魏延最终弄死了杨仪。
但回到蜀地以后,以魏延的性格,他迟早也会落个像杨仪一样的境地。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我驾驭不住你,你又不把我放眼里,我留着你做什么?
就算蜀汉再没有轻易杀大臣的传统,但把你闲挂起来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以魏延的脾气,会干出什么事,谁也不能保证。
说白了,魏延的性格和行事,注定了他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都是个悲剧。
包括现代。
除非刘备或者诸葛比魏延长命。
但天下又有几个刘备和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