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决心,不知道日军多达十几万,辽东军出兵才不过几千人,被一顿暴打逃了回来。
这下子,不仅朱翊钧怒了,李如松也怒了。于是第二次作战的时候,不仅辽东军主力全出,国内还派了援军,几番苦战之后,战绩倒是不错,基本上算是摁着日军打,把他们给打了回去,顺便气死了丰臣秀吉,日本退兵。(这中间还有很多细节,日后写到了再说。)
这一战看起来战果辉煌,大明又帮助自己的小弟来了一次存亡继绝,煌煌天朝的自信心直接爆棚。
然而麻烦其实已经来了——辽东军损失巨大,尤其是李成梁的起家部队,他的那几万家丁骑兵损失大得已经不是伤筋动骨可以形容,完全就是断手断脚的程度了!
何以见得李家军的嫡系家丁经此一战,损失已经大得如同断了手脚呢?有事实可以证明,那就是李如松之死。
辽东军最强的时期,完全是压着蒙古打的,常年累月都是以少击多的打,没听说中个埋伏就损失巨大的情况。结果打完朝鲜一战之后,李如松依然按照往常的打法和兵力对比来作战,结果便中伏而死了!
中伏不奇怪,奇怪就奇怪在,如果以李家军当年的悍勇,怎么可能让主帅直接战死在那儿?仅此一战,便足以说明当时的李家军嫡系,已经不仅仅是“走下坡”这么简单,其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而李如松本人的战死,更是让李家军的脊梁骨都断掉了。虽然此后李成梁二度出山,但已经没有意义了,不仅他本人壮心已暮,李家军本身也回不到过去的辉煌了,只能一步步凋零。
而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已经崛起,趁乱统一了建州,甚至接近于统一了整个女真。
此时的李成梁早已蜕变,根本不复昔年之勇,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官僚式军阀,一门心思保全富贵,根本不敢再拿最后一点本钱去跟努尔哈赤打生打死,于是干了一件最大的蠢事:放弃他自己昔日建立的宽甸六堡——随即被努尔哈赤占据,而且成了其稳定、发达的后方。
李成梁病死之后,李家的后人已经完全没有再战的勇气,史载“父兄故部曲已无复存,而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亦无复少年英锐”,至此,辽东军自身已无对抗努尔哈赤的实力,更别提压制了。
第132章 万众瞩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