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 野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镇江堡名字由来便是镇守鸭绿江之意,镇江堡对面就是朝鲜的北部重镇义州。

    丹东位置之所以重要,与朝鲜的关系很大。不过原本朝鲜入贡都是从义州出发,第一站便落脚于大明的镇江堡,如果修建丹东城,朝鲜人倘若仍从义州出发,那么第二站就应该去丹东了。

    可以说,高务实要建立丹东城肯定是看上了与朝鲜的贸易,或者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他打算扩大与朝鲜的贸易。

    不过边境贸易还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更大的理由还有两个。

    一是丹东位于鸭绿江口,而鸭绿江虽然不能全线通航(上游长白山区河道狭窄,水流落差比较大,通航不便,因此后世红朝干脆建了一堆的水电站。),但下游是可以通航的,甚至可以通航三千吨的大轮船。换句话说,此时此刻连大海船都能开进鸭绿江下游河段。

    高务实倒没打算把大海船开进去浪,他主要是认为这很方便运输物资——鸭绿江通航河段能抵达宽甸,这就意味着大明可以用水运供应宽甸所需的军备物资,而不必让人从辽阳甚至更远的内地运送物资补给。宽甸物资充足,则建州女真不敢觊觎。

    除此之外,丹东本身也适合建设海港,这处海港虽然因为现在人口不多,贸易功能暂时还不明显,但它有一个好处,即在不久后的援朝战争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此前曾经说过,朝鲜现在虚弱得很,丰臣秀吉二十万大军攻朝之时,朝鲜毫无抵抗之力,只能依靠大明爸爸相救。

    但大明当时其实也打了个呆仗,由于朝鲜本土几乎丢了个干净,大明援军所需的一切军需物资几乎都要靠自己携带(后期好点,收复了半个朝鲜之后,朝鲜多少能提供一点军粮,但仍然不足),于是大明由陆路从辽东源源不断地往朝鲜运送物资。

    说实话,这个操作就很傻了,因为一来辽东本身的物资就不丰富,二来这一路的运输线绝大部分是山地,运输难度相当大,损耗相当高,所以这种运输几乎可以说是典型的虚耗。

    大明清丈田亩之后,两个最重要的产粮区其实是湖广和山东(这个不仅和粮食产量有关,还和征收制度有关)。所以按照高务实的意思,这场仗最省钱的打法肯定是由山东走海路给丹东运粮,然后再视战况决定从丹东走陆路往朝鲜内陆,亦或者继续走海路往朝鲜前线沿海地区运送。

    以高务实的估算,这样的运输方式至少能降低一半以上的损耗。即便这场仗的其他方面完全与原历史上打得一模一样,仅靠运输方式的改变也能保证李如松打下开城之后不至于因为物资不足而不敢再进。

    试想一下,如果历史上的李如松能一路平推日军下海,后来怎么会还有援朝第二阶段作战这种事?那可是少打几年的大事啊。

    另外还有一点现在高务实不会对外人说的,就是丹东的建立其实还有他觊觎朝鲜的原因。朝鲜虽然位列朱元璋定下的不征之国之一,但高务实向来有办法“承祖意而不遵祖制”,对于朝鲜他是有想法的。

    没有朝鲜半岛在手,大明要出兵日本其实还挺麻烦,虽然京华的舰队够强,但再强也不如从朝鲜发动近距离攻击。

    就算不提攻打日本,拿下朝鲜也便于大明防备日本。后世日本的侵略路线并不复杂:先朝鲜,再满蒙,最后全中国。事实上不止“田中奏折”,丰臣秀吉差不多也是这个思路,总之都是要先拿下朝鲜。

    既然如此,大明自己先拿下朝鲜不好么?至少也多了一个缓冲地。就好比甲午战争时如果清军能在朝鲜获胜,显然整个局势都会不同。

    至于不征之国什么的……其实万历援朝战争之后,朝廷内部也有官员认为应该直接吞了朝鲜,只是保守派力量更大,再加上这个过于要脸的大明觉得有些抹不开面子,所以最终没能成事罢了。

    现在有了高务实这个“不赚就是亏”的家伙在,怎么能容忍白打一场?

    人不能没有理想,国家不能没有野心。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与月票支持,谢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