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如果按照大明往常应对灾情的方式,高务实做到这一步已经堪称完美,但正如他早些年一直认为的那样,大明这个国家自建立伊始,其应对灾情的能力就非常差,即便此次做到了大明朝的一百分,在高务实眼里依然是远不及格。
作为一个灾情极多的国家,大明总结出的有效救荒措施其实基本就三条:一是减免赋税,可以直接减免或者改征、缓征等,这样直接减轻了农民的压力;二是让富民来出钱赈灾,他们会得到政府的表彰,以此获得更大的权利与荣誉;三是直接用钱或者粮食等来赈济灾民,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然而在高务实看来,这三条其实都只是在兜底,也就是说尽量保证灾民不饿死,除此之外那就对不住了,咱们不管——因为根本就没有能力管。
高务实前世作为一个红朝的基层干部,灾情应对这种事见得不少算,还曾经亲身经历过世纪之交前两三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水。这两个时代虽然没有可比性,但见识过高分应对之后,对于大明这种应对自然会觉得不堪入目,也更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改善。
此次灾情是由黄泛容易导致疫病,疫病又会导致春耕秋收受挫,如此叠加而来便会愈演愈烈,因此高务实发现即便自己带来的现银和纸钞看似不少,但仔细一算, 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推动赈济与灾后恢复重建仍然远远不足。
况且, 经济规律是一次性向民间投入过量的货币又会导致通货膨胀,考虑到灾区粮食本就紧张,外界的粮食也因为灾区道路运输困难与可能的疫病而很难进入,光是砸钱已经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了。
换句话说, 钱还是要砸, 但同时还需要粮食,而这两项现在都不足。
针对钱粮不足, 大明朝一贯的做法是劝民捐助, 高务实也不介意这样做,因此便与张一元商议道:“抚军, 赈灾粮款渐渐不足, 但援朝方向和西南方向最近也屡次向皇上请拨钱粮,这是不能省的。虽然即便如此,户部仍有少许积余,但此时往河南调动却很麻烦, 大抵要在途中损耗七成甚至更多, 诚然不美, 因此我打算应劝民捐助, 引商贩粮。”
张一元倒是不反对, 但却觉得这样力度恐怕不够, 迟疑道:“民若不捐, 如之奈何?时不我待, 与其屡费口舌, 不如强令富民捐献,违者治罪, 阁部以为如何?”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先劝尚义, 尚义之民可以德威,不可势加。由此则捐助方能日盛, 若仅凭威慑,所获微薄, 不仅不堪一用, 反而败坏朝廷和官府信誉。”
到底是高务实说了算,张一元虽然心底不看好,但也只能说“阁老高见”了。
于是高务实发出布告,其中道:“……屡荒之后, 府仓如洗,饥民待哺方殷。天下为之涕泪, 天子为之劳病, 邻里乡亲正需携手共渡灾荒。
愿输赈者,或银或粟,立册汇报。出粟者送至粥厂,出银者即在本家分给,不许与官帑混用。官无染指,民免匍匐,照册稽查, 视所捐多寡论功行赏:
优者授以匾额冠带, 免其徭役;极优者核选十户,再赏本阁部亲笔书丹, 以为褒奖;最优者核选三户,本阁部将奏其名于圣上,请御笔书丹褒奖。司粥厂者同赏格。”
这个激励措施不可谓不下本钱, 几乎就是说,捐献最多的三家由皇帝御笔题字褒奖,之后十家由他高务实题字褒奖。再往下虽然未曾明说,但自然也是从巡抚往下一级一级按照“贡献”多少来褒奖。
这些褒奖虽然都是“虚名”,可是大明的官绅富户一贯很吃这一套,因为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地位和实力的炫耀,好处其实很多——就像后世很多小老板出去谈生意非要开个豪车同理,只不过御笔或者高官亲笔的匾额效果更好,用途更多罢了。
在这样破格的激励之下,高务实连发数次布告,并请各地学子、乡民代表于各处宣导,不久之后,豪商富
第279章 平倭(十八)善后-->>(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