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修小补一直都有。
改完头天写的东西之后再想今天的内容,怎么切入,怎么开头,写到章节最后落到什么点上,以什么情绪收尾……这些都是让我绞尽脑汁的东西。
乌贼说他每天开始写之前常常要在电脑前坐上很久才能开始写。
我和他差不多,但他是一旦想好就能很顺利写出来。
我不行,我中间时常会卡。
角色说一句话我都要想半天,怎么说才好,以什么形式说会更好……在这个地方角色做出这种举动会导致什么结果,再往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伏笔要不要在这里就埋下?
想要表达一个意思,有一种现成的方式了,但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
就像是你玩游戏,当你选择了A,会引发的剧情和你选择B所引发的剧情就完全不同了,但选A好还是选B更好呢?
身为作者,就得不停地做类似的选择题。
这次的问题就是我选择了A,并且按照A选项的前提写下去,写着写着发现不对劲,于是只好推翻倒回来,重新选择,选B,后续剧情便得根据B选项重新调整。
之前所准备和写出来的内容全都不能用了,废掉四章稿子对本来就只有四章存稿的我来说,简直就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说回到写作本身,作者是有创作高峰的,而其实属于我的创作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东西,就必须舍弃速度,用更多的时间在电脑前一点一点去磨,和自己较劲。
而且仔细想想……我好想从来就不是那种速度和质量都兼具的作者。
当初写《我们是冠军》我一个星期才更两章,甚至是一章。
写《冠军教父》时,我每天一更,雷打不动——除了汶川地震时请假断更过。
也就是写《禁区之雄》和《胜者为王》时速度快一些,但风格不同,写作的方式也不同。况且单论文本质量的话,写的最快的《胜者为王》肯定不是我所有作品里最好的。
写了快十八年的足球,这么多年只在一个题材里打转,我不知道起点有多少作者能够像我这样。我也不得不说,我的创作生涯确实是在走下坡路的,会逐渐的质量和速度都提不起来,失去商业写作和读者共情的嗅觉,写一本扑一本,写一本扑一本,然后彻底退出这一行,消失不见……
如果没有《禁区之狐》这本书,我可能就真的会这样。
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上本书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创作激情在消褪。
写了那么久的足球,哪怕再怎么热爱足球热爱写作,也有激情耗光,审美疲劳的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每次完本一本书,就会休息很长时间的原因——以前的我顶多休息一个月,哪能一休息就是半年啊?
人要服老,也要尊重客观规律。
还好我在《禁区之狐》这本书上重新找到了感觉,我不能说我的职业生涯第二春了,但最起码现在的我还有很多话想要说。
而倾诉欲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前我写《我踢球你在意吗》和《我们是冠军》是21岁到23岁,写《冠军教父》是从24岁写到26岁,算是把自己人生前二十多年的积累说给你们听。
现在我想把我人生26岁到40岁的阅历积累说给你们听。
于是有了《禁区之狐》这本书。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从里面看到很多我对生活和足球的态度与想法。这些态度可能和当初我写《我们是冠军》和《冠军教父》时都不一样了。
现在对我来说,最起码写好这本书远比爆发更重要——我所谓的写好是写出一本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书。而不单单是订阅有多高——我不是说订阅不重要。订阅高当然好,但如果说要让我抛开质量提速爆发来把订阅成绩拉起来,那我真的做不到。既然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做个取舍,质量优先吧。
我知道现在网络IP难卖,体育足球的IP就更难搞了,版权改编我做不了主,身为一个作者,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把这本书写好了。
在这本书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秉承这个想法去写的——质量第一,数量靠后。
说到这里,虽然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我还是不得不再说一遍:如果觉得追更太痛苦,大家可以开着自动订阅养上,比如在重要比赛的时候养着,等更完了一口气看。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要说什么“明明是高潮被你拖得毫无激情了”。
不是我拖,是我每天就能写这么多,产出有限,还有可能写了也白写——全部作废了。
实际上如果倒回去把那段剧情一口气看完的话,会觉得一点都不拖,每一个字都不浪费,每一个出场的角色、说的话、对他们的描写都是有意义的。
关于我自己说完了,接下来说一说本身。
这一卷,胡莱结束了他在国内的全部征程,出发去往欧洲,开启他人生中的一段远行。
尹吾的那首歌我从写秦林退役的那一章开始一直听,反复听,只听着一首歌,听了许多天,写完了第三卷,又重新
第三卷总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