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总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又到了给这一卷作总结的时候了。

    一不小心这一卷就写了一百二十二万五千字。

    是字数最多的一卷。

    从一月中旬写到七月中旬,足足六个月,半年。

    导致本书的总字数也突破了三百五十万字。

    不过本书并不以字数来决定剧情走向和什么时候结束。

    所以三百五十万字并不代表着接近尾声,实际在我心中的故事才刚刚过半呢。

    毕竟胡莱和他的伙伴们才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怎么就可能迅速收尾呢?

    那岂不是白瞎了前三卷的铺陈?

    总之大家要有耐心,说来话长,这真的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我力求在这个故事里把我这些年的思考和想说的话,全都写出来。

    毕竟这对我来说,是我在将近二十年网络足球写作生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作品,我不会敷衍了事,也不会为了完本而匆匆烂尾。

    哪怕有人说我水,说我写的啰嗦,我也还是坚持。

    因为在我写完了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其实那不是一本,而是一个世界。

    说回第四卷。

    先说最近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情节,那就是世界杯最后中国队3:3战平巴西这个结果。

    其实在写世界杯剧情之前,我就一直在犹豫,在苦恼。

    那就是我有没有勇气详细的写一场“失败”。

    这个“失败”不是某一场比赛,而是这一整段剧情——因为没有小组出线,没有产生爽快的最终结果,所以对于读者来说,这是无效情节,自然就是失败。

    我以前不是没写过失败,毕竟我还没写过一个从未输球的故事。

    但以前的我在处理这些失败剧情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更新技巧或者写作技巧来把失败模糊化,规避掉这个“雷点”。

    比如一笔带过,用较短的篇幅尽量把这事儿揭过,或者直接调时间线,专业就是半年后,主角已经遭遇挫折,准备打脸了。

    比如《胜者为王》里面常胜从瓦伦西亚转去执教罗马,结果在罗马遭遇滑铁卢,只待了半年就被赶出门。我就直接用新闻回顾的方式简单交代了一下,把描写重点放在他选择去拉齐奥打罗马脸的剧情上。

    因为我知道读者们不喜欢看虐主,他们也清楚虐主其实是为了让后面主角打脸回来,属于欲扬先抑中的“抑”。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为什么要把笔墨浪费在挫折剧情中给大家添堵呢?反正挫折也不过就是为了给主角制造打脸的理由而已。

    那就直接写反手打脸的部分好了。打脸的理由给到读者知道就行,不用详细写。

    这样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成绩也好看。

    直到现在,这种处理技巧也是对的,确实是这样。商业嘛。

    想当初我写《冠军教父》的时候,详细写了托尼·唐恩的第一届欧冠决赛,非常详细,赛前赛中赛后……然后让诺丁汉森林代替阿森纳,重复了一次2006年欧冠决赛的剧情,输给巴塞罗那。

    我当时这么写的时候其实很爽,尤其是最后托尼把银牌扔给一个小球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爽爆了……

    但是发出来,被读者骂得狗血淋头。

    骂得有多惨呢?

    惨到就连跳舞都看不下去了,跑来我书评区发了一篇长评帮我解释,为我站台替我说话……

    然后他跟着我一起被骂……

    别看现在很多人说《冠军教父》是最经典的足球,但实际上一直到连载结束,对《冠军教父》的评价都并没有现在高,在当时是比不上《我们是冠军》的。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

    小加文的死导致冲超失败、被解除一线队主教练职务后竟然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是重回青年队执教、欧冠决赛遵循历史的惯性输给巴塞罗那、和唐的重逢相遇,等于多了一个人知道主角穿越的秘密、突发心脏病强行制造挫折打压主角、和俱乐部老板决裂离开诺丁汉森林、再腆着脸重回诺丁汉森林……其实有很多剧情在当时都是雷点,争议不断——我不是说以现在的网文节奏去评价,而是就在当时的那个网文审美体系下,这些都是不讨读者喜欢的东西。

    至于说我水的留言书评那就更多了……

    至于《我们是冠军》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当时大家还算宽容,放到现在,估计光是张俊的那个圣母性格就足够恶心走很多人……更不要说我竟然还让杨攀在中国队和日本对比赛的时候故意输球,就为了搞死当时的中国足协大领导——想想现实中国足1:5输给泰国青年队,逼迫卡马乔滚蛋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就知道这个情节是多么的“剧毒”……

    所以写了十七年足球,商业,我很清楚哪些东西是雷点,最好不要碰。如果一定要写,也应该用什么技巧掩饰过去,尽量降低读者的不适感。

    因此我才在世界杯剧情之前反复犹豫很久:

    我究竟敢不敢详细地写一场“失败”?

    根据我的经验,我知道让中国队世界杯小组赛出局,是肯定会让读者不爽的——是的,这本和起点其他的足球不一样,其他足球读者纷纷要求作者不许写国足,我这本大家却纷纷要求我写国足的时候再大胆一些,再YY一些……捂脸。

    这当然也说明其实我把书里的国足写活了,写的让人愿意对他们寄予希望了。

    这其实对我是一种赞扬。

    但同时,也给了我巨大的压力。

    如果我没让中国队小组出线,会不会引来恶评如潮?

    当然,虽然有这样的顾忌,我也没改变大纲说要让中国队小组出线。

    在我一开始的设计中,中国队的第一届世界杯就是打完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的。

    我犹豫的的只是敢不敢,而不是要不要。

    写还是要写的,而且要详细写。

    写一届注定没有结果的世界杯。

    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结果的。

    但其实在我心里,我知道这次世界杯虽然没有打进淘汰赛,却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失败。

    这一点我在施无垠的述职报告那章就借他的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给未来的国足留下火种,那就算失败也是值得的。

    但怎么定义这个“失败”?

    就像有读者说的,打进淘汰赛,然后遇上法国,干脆利落地输掉也可以接受。

    这种当然是失败。

    只是我觉得对于中国队在本书中的世界杯这条主线来说,这样不算失败。毕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就能打进淘汰赛,而且还是输给了强大的法国队,怎么能算失败呢?

    简直是一场“光荣的胜利”。

    这样一来,读者们从情感上来说不会有丝毫觉得可惜的。

    因为输的很正常,就该输。

    我所谓的“失败”应该就是有遗憾的,让人觉得不应该这样,其实应该可以更好,太可惜了,有点憋气……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这不是和读者对着干吗?

    我当然不是和读者对着干,《禁区之狐》毕竟本质上还是一本爽文啊……

    只是我认为这届世界杯上的“失败”对于书中这支国家队,这些国脚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牵扯到我这本书的主题之一——成长了。

    所有人都在成长,胡莱在成长,胡莱爸爸在成长,谢兰在成长,王光伟、张清欢、陈星佚、罗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在成长。

    利兹城这支小球队也在成长。

    中国队、中国足球自然更在成长。

    在校园篇里我已经通过校园足球的发展描述了中国足球的改革和成长。

    但这还不够。

    落到“国脚”这个群体上,其实是没有成长的——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他们只是一群由个个角色组合而成的群体而已,并没有形成一种共同意识。

    但他们不可能一直这样,在未来他们势必是要成长起来的,要有变化。

    这正成长不是实力上的成长,而是内心的成长。

    陈星佚、张清欢、罗凯、王光伟、夏小宇……他们的实力其实都在增长,内心也在变强。可这是作为“职业球员”,而不是作为“国脚”,两者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职业球员踢球是为了赚钱,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目标和理想。国脚踢球则是为了更多形而上的东西。

    有读者说让他们不爽的原因不是中国队不能小组出局,而是出局的方式,感觉太容易满足了,没有求胜心,提前认输了,在平局和输球都是出局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一把?

    这让他们觉得这支球队根本没有一颗“冠军之心”,那章标题就像是莫大的讽刺。

    我得说这位读者说的非常对,呈现出来的中国队确实就是这样的,也是我希望写出来的效果——让你看出这些东西,那说明我写的还挺好,目的达到了……笑。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本书写到现在三百五十万字了,只有主角胡莱明确地说过他的目标是捧起世界杯。

    其他人,哪怕是王光伟、张清欢、陈星佚、罗凯他们,都没有表现出来自己在国脚生涯中的目标和野心。

    第三卷第117章“胡莱的野心”里,我就借用胡莱和张清欢、丁元海三位国脚的对话表现了这种差异。

    丁元海觉得这次就算没进世界杯也没什么,反正以胡莱他们的能力,下一届世界杯预选赛肯定有戏。

    但胡莱却着急,因为再过四年,欢哥就二十八岁了,二十八岁职业生涯正值壮年的欢哥却只能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积累经验。

    这不是浪费吗?

    他希望中国队能够届届参加世界杯,这样欢哥的天赋才不会被浪费。

    他的这个野心吓住了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赛踢好的丁元海。

    也让张清欢这个曾经的国内头号天才失神——因为中国队次次都能参加世界杯会怎么样,就连他都想象不出来。

    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过,没这个意识。甚至连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这届世界杯的中国队里那些老球员,诸如江万庆、姚华升,他们的表现也很出色,我花费了一些笔墨描写他们的坚持和表现,也描写了他们在面对平局的时候的欣喜。

    对于他们这些这届世界杯很可能将就是唯一一届的老球员来说,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成不成长无所谓,他们以后怎么样也无所谓。

    而现阶段的国家队球员大多数其实和他们一样,在世界杯上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胡莱那样明确的目标说我要拿世界杯冠军。

    他们的想法其实是这样的——“能参加一次就足够老子吹一辈子牛逼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能够3:3逼平巴西队就是老子的高光时刻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世界杯不败我的职业生涯就无怨无悔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张清欢、王光伟他们当然不会只参加一次世界杯,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同样缺乏自我意识,并不觉得这次小组赛没出线是失败,或者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世界杯小组出线。

    因为代入到那个世界中去想一想,就会觉得其实以中国队在这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已经足够让国人感到骄傲。

    假设,假设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2:2战平哥斯达黎加,1:1战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组出局……那么请问作为球迷的我们是该骂他们在对巴西的时候最后时刻收缩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还是高呼“国足牛逼”?

    最后没出线,肯定会有人觉得遗憾,惋惜是肯定会惋惜。但要说遗憾和惋惜就会转变为指责这些球员不够拼、丢人现眼,像有些读者那样说很过激的话,认为国足给他们强行喂屎……我觉得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心而论,这些球员在书中的想法和表现都是正常的——有读者说在明知道拼一拼就能出线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

    

第四卷总结-->>(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