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的任意性与抽象性。
另一理论则认为人类语言最初是由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而来,例如“汪汪”的声音可用来代表“狗“。
还有一种理论推定最初的语言是表达,通常不是很愉悦的情绪反应,如一些感叹词。
第四种理论则认为语言起源于有语音伴随的手势,举例来说,我们看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会作出抚摩肚皮和舔嘴唇等动作,口中同时发出“姆姆“的声音。
最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最初语音和意义是随意结合的,经过不断的重复使用,音义之间形成了固定的非随意联系。
这有理论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们与想象中的或实际上的语言或非语言人类行为相吻合,而且智慧较高的猿人也可能籍这些方法学习语言。真正的语言是不同起源和因素的融合。
如果对一个孩童如何获得语言能力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对人类语言之起源提出更精确的假设。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正常的语言习惯有相当固定的学习阶段。
婴儿出生后约3个月大就开始牙牙学语。到了快满周岁,开始会说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意义其实就等于词组或子句。到2岁时,开始会说一些由二、三个单词构成的词组,已能使用极简单而准确的句法。在这几个阶段中幼儿也逐渐在掌握语音和语调。而且这些阶段的发展与其抽象概念的建立是相互关联的。
由大脑功能局部化的研究看来,语言之习得甚至和语言之起源都有所关联。人类的脑部与其它猿类的差异在于其大脑的左半球容量较大且较发达。虽然有关语意、语法及音调等方面的功能是同时为两个半球所控制,但右半球主要控制具体事物的了解,而左半球主要主宰抽象概念的理解,因而后者乃成为人类的语言中枢。约青春期时,个人的脑部主控机能已建立,因而逐渐失去幼儿期很容易且快速学习语言的能力。
第168章 蚂蚁与人类(1)-->>(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