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9章 「临水城」保卫战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根本保证就是所有公民保卫国家。但这也不意味着其军民比例就是1:1,不考虑公民平时并不脱产的因素,就单纯把全部公民都计入军队,我们也会发现,古雅典有着大量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他们从事生产却不能当兵,所以古雅典的战时军民比例也不会高于1:3。

    古雅典的这种公民兵制度不只是古希腊独有,秦朝这个中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也实行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也几乎都是这种耕战结合的政策。

    所以先秦时期,创造了长期高军民比例的极限。以当时各诸侯国数百万的人口规模,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间的决战,军民比例可想而知。

    但这种高比例无法持久,秦朝灭亡也和关中子弟全当兵了,国家赋税枯竭有关。

    最终,在东西方历史中,这种古典的“全民皆兵”最终都被少数常备军所取代。对此,阿彻·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一书中有分析:

    “一个国家(民族)武装部队的规模则依其人口和生产力的规模而定。在古代,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事农业生产,以供养他们自己,并生产一些剩余供给只占人口很少一部分的商人、工匠、僧侣和官员。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只能保持一支占人口很小比例的武装。即使当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货币经济时,原始的税收、财政和银行系统仍难以使货币快速增长。只是到了相对现代化的时代,政府才有了税收、微小的储备银行和货币铸造,才能够转移占国家产值较大比例的财力支持战争。在古代,甚至这些机构也不能筹措多少财力,因为那么多的人仅能维持生存水平,所以没有什么剩余用于战争。即使是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罗马帝国,也只能保持少于其人口数量1%的武装部队。

    由于既缺乏现实资源也缺乏财政资源,所以民兵成为普遍的兵员系统。在民兵系统下,部分或全部自由男性都有到武装部队服役一定时间的义务。通常,他们必须以自己的费用

第249章 「临水城」保卫战3-->>(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