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阻挠王安石变制,
弘治皇帝看向柴升,蹙着眉头:“自鞑靼挥师南下,兵部一直没有应对举措?”
柴升浑身发热,额头上渐渐渗出汗珠:“没……没有。”
呼……
安静的大殿中,可以听见弘治皇帝失望的声音,更令柴升感到心中羞愧。
严成锦退回到队伍中,不再多言。
退朝后,百官各自散去,先前弹劾严成锦的官员,恨不得把联名弹章拿回来。
李东阳对着严成锦道:“你虽保住了安定侯,却也激怒了柴大人,朝中为官,最忌讳两事,结党营私和各自为政。”
结党营私和各自为政,是两个极端。
皆不利于朝事。
李东阳开始教导起来,在他眼中,严成锦今日算是彻底把柴升得罪了。
“李公教训得是,本官对柴大人没有恶意。”严成锦道。
回到值房中,柴升默默地坐了两个时辰,陛下心生嫌隙,他又无力扭转战局。
“既生锦,何生升。”
柴升眼中通红,直到快要闭宫门时,他接连哀叹几声,写下一封疏奏,交给文吏:“明日早朝,帮本官呈给陛下。”
大清早,左掖门。
昨日,弹劾严成锦后,百官对此子有些忌惮,生怕被他暗自调查。
严成锦看向兵部却没见柴升,李东阳几人也发现了异样。
片刻后,弘治皇帝目光扫视大殿,却见兵部没有人:“柴卿家呢?”
“回禀陛下,昨夜柴大人交了一封疏奏,让下官呈给陛下。”兵部郎中冯安沉声道。
一时间,诸公的目光汇聚于疏奏上。
弘治皇帝打开疏奏,眉头紧蹙,左右游移目光,脸色却愈发难看起来。
刘健看见弘治皇帝的面色大变,心中紧张。
百官也想知道,这封疏奏写着什么,眼巴巴地望着。
“陛下,可是要事?”
弘治皇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柴卿家辞官了。”
百官中一片哗然。
严成锦心中微动,就如同,当初王安石含泪贬谪苏轼,正因苏轼阻挠他变制。
柴升没有出色的将才,又阻挠变制,致仕是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