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章才中魁首---文中牡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唐人刘长卿作了首七律,名叫《长沙过贾谊宅》,既表达对贾谊遭遇的同情,也表达对自身遭遇的怜惜: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是洛阳人。洛阳牡丹天下一绝,洛阳才子也是天下一绝,贾谊是杰出代表。在汉文帝年间,贾谊是才中魁首,文中牡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贾谊还是才中大才,文中豪文。后人如此推许贾谊,除了他才高外,他的遭遇也是一大原因。贾谊的遭遇,是大才子遭遇的缩影。

    年方十八的贾谊就以背诵《诗》《书》,撰写文章而闻名洛阳,《过秦论》无人不知。河南郡守吴公听说贾谊才高,招贾谊于门下,对贾谊宠爱有加。贾谊在吴公处过了几年大展才华的好日子,然而,天才的日子注定越过越难,除非天才退化为庸才。

    光大汉室,造福于民,这是刘恒发下的宏愿。刚登基,刘恒听说河南政治清明,百姓富足,于是提拔吴公为廷尉。吴公惜才爱才,举荐贾谊,刘恒便封贾谊为博士。

    于是,贾谊二十出头便进入了朝廷。此后,每当议论朝中事务,别人总是默不作声,贾谊却滔滔不绝。贾谊的每一句话都针锋刺骨,常常道出朝臣们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意见,其中包括木讷的周勃,有勇无谋的灌婴。贾谊才高如此,刘恒极为赏识,一年多后,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被破格提拔后,贾谊很高兴,默默立志要展现自己的才华。起初,贾谊只是在朝廷上议论政治,现在,他想要做实事,改革内政。贾谊认为,大汉建都已经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政通人和,局势稳定,是时候创造自己的风格了。

    贾谊通晓《诗》《书》,对朝臣服饰、礼乐等儒家的那一套都懂。贾谊根据“五德之运”,推算拟定:汉朝应该崇尚黄色,数字用五,官员的称谓都得依此更改。

    改动一人事小,简单易行,要改动整个国家,就不单单是繁琐无比,耗资也颇大。刘恒是个节俭的人,他连皇宫诸人的衣服都舍不得更换,自然不愿意费心更改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以,刘恒没通过贾谊的提议。刘恒节俭,的确是好事,但他对百姓的好只是小恩小惠,他并没有将这种好延长、扩大,在这件事上,他显然没有长远地看待。

    这个建议不行,贾谊又提了一个——更改国家法令,让列侯们回封国养老。老臣回封地,能削减长安开支,又能驱逐不喜欢的功臣,刘恒何乐而不为?于是,刘恒让周勃带头回封国。

    回封地养老就等于退休,汉朝没有这个规矩。贾谊被破格提拔,老臣们本已愤愤不平,现在贾谊又想驱逐他们,怎能咽下这口气。周勃、灌婴、冯敬等老臣预谋伺机报复。

    贾谊改革内政,精明能干,刘恒想提拔贾谊位列公卿,此时贾谊二十六岁。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太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公卿食禄二千石,是汉朝高官。老臣们听此追封,个个心生怨恨。于是周勃、灌婴等老臣联名上书:“这个洛阳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专欲擅权,只会坏事。”吕雉擅权的凄厉回声还飘荡在大汉朝堂,一提擅权,刘氏子弟无人不惊,何况是文弱的刘恒。

    刘恒知道擅权之祸,也害怕。自此,刘恒日渐疏远贾谊,最后左迁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第70章才中魁首---文中牡丹-->>(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