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3章凉州羌人之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冬,马太后为防止刘炟分封马氏家族的决定付诸行动、成为实事,遂决定先刘炟一步,以皇太后的身份,向群臣百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阻止封侯赐爵于马氏兄弟的行动。之所以这样做,马太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刘炟分封之事成为事实,那时再做反对之举,不但会招致马氏兄弟的不满,更会有损自己儿子的信誉以及当朝天子刘炟的威仪。

    这样,一封诏书便产生了。其间提到:“听闻天子即将为马氏兄弟丰厚赐爵,皇帝恩典,马氏一门只能心中存有感激,但却万万不能接受皇帝的好意。身为臣子,何以能够一直惦记着着自己的好处,而不顾天下人的得失。只有为皇帝分忧,为百姓办事,节俭持家、为官清廉才是臣子应该做的。”

    太后诏书可谓开题点睛,继而还在其诏书中援引当初王莽也是因为自己功劳巨大,汉朝对其十分倚重,从而对其大肆封赏。然而一个人总会有贪心的,皇帝的赏赐,知足而报恩则已,否则必将会导致臣下不知所以,盲目自大,不断获取更大的权力、结党营私,外戚权重之下,国家势必会陷入祸患之中。诏书中还以先帝刘庄为例子:“昔日先帝是何等英明,阴氏一门阴兴、阴就、阴识等人又是何等的出类拔萃,但是皇帝始终对其权力有所限制,为官最大者,也不过是九卿之职,何曾有过三公之念想?即使是对于诸位皇子,刘庄也从不加以特别地重用,而是广招贤臣,为皇帝大业打理一切。反观今天的马氏兄弟,且不说万万不及诸位先帝的皇子们,但就与阴兴等人,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马氏兄弟如今已经是备受恩宠,无功不受禄,怎么还敢奢望更大的恩惠呢?我如今尚且在位,马氏兄弟就时常违逆我的旨意,某一天我若不在坐镇后宫,以马氏兄弟之骄奢傲慢,有谁能够保证不招致灭族的祸患呢?”

    诏书到此,言辞恳切,太后马氏依然恐其不足以表自己反对赐赏马氏兄弟的决心,愤而说道:“我自认为无所作为,全凭借太后和先帝的恩宠,自己才得以母仪天下。对于马氏一门,我时常对其进行教育和批评,然而自己才短智疏,马氏兄弟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对自己身先士卒、节俭自好的作为嗤之以鼻。我又有何办法呢?只能希望皇帝不要对其进行封赏,皇帝之孝顺,我能够深切的感受,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是上不合先帝之意,下有损百官百姓之心。”

    刘炟见了皇太后的诏书,淡然一笑,他猜想,这必定是皇太后故作姿态,其实太后听闻自己欲将对马氏族人进行封侯赐爵,心里必定十分欢喜。

    因此,皇帝刘炟决定,自己身为九五之尊,难道还不能助母后抵挡那些流言蜚语吗?有鉴于此,皇帝刘炟便决定到自己母后马氏的寝宫面见于马氏,向她表明自己的心迹。

    然而马氏听完刘炟所说后,却回道:“高祖在生前就留下遗令,无军功者不得封侯。如今马氏兄弟相比阴氏家族、梁氏一门,实在是无尺寸之功可言。而且马氏兄弟别人不知道,我可是了如指掌,他们都不是有才之士,能够恪守祖业不败亡,就是马家之幸事了。况且当初先帝在位之时,就已经严明了赏罚的条令。如今帝薨不足三年,皇帝怎么能够违逆祖先遗训。我反对封侯之言论,并不是为了赢得一个谦让之礼的虚名,而是为了大汉江山与马氏一门着想。外戚权重,流弊无穷,古往今来,这种例子早已经是不胜枚举。又何必要明知故犯,让马氏一门遭受重蹈覆辙的危险呢?”

    皇帝刘炟听闻太后所言,虽然感觉似乎有理,但是自己多日谋划,如此就放弃了,叫刘炟怎么能够甘心,于是刘炟冒着马氏震怒的危险,悍然进言说道:“如今天下已定,再也不似先帝在位之时,国家蒙难,外患内忧不绝,自己年轻,见识浅薄,此后势必要大力仰仗自己这些亲戚们的帮助和支持。值此国家兴旺、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分封一个马家,天下人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刘炟见自己母后马氏似乎还在犹豫,便决定在添一把火,以长跪不起来威胁母后就范。

    这一举动,

第163章凉州羌人之乱-->>(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