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眼。
看到校长心情不错,陈上将借机再次提出了自己早在一个星期前就给校长的建议。
“委座,目前日军不断增兵上海,其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我方战争之初设定的,将日军的主力引到南方的战略已经完全成功,现在是不是可以着手从淞沪战场如何撤退的安排了?”
要说这个陈上将,虽然在具体指挥打仗方面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其人的战略眼光却是民国时期众多高级将领中少有的。
他一贯支持百里先生的持久战以及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日方略,对于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和优劣势都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知道上海实在不是什么久战之地。
现在国军已经在上海投入了近15个德械师和10个半德械师,可以说是将中央军的大部分主力精锐都砸在了淞沪战场。再加从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调来的各地方军阀部队、还有原东北军的一部,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
但是,淞沪战场的狭长地形却是不利于大兵团展开,中国军队的兵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反而是打成了拉锯战和消耗战。而日军凭借海空军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消耗战中却是如鱼得水,灵活机动。
而且,中国江浙一带漫长的海岸线几乎可说是没有什么防御能力,万一日军从江苏或是浙江选择一个登陆点登陆,上海我军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作为校长的首席军事幕僚,他当然知道校长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之所以调集重兵摆出一副跟日本人决战的态势,其实就是要在淞沪战场上显示出民国政府的抵抗决心,打消日本人意图短时间征服华夏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一个就是利用战争来影响在上海租界和华夏有着巨大利益的西方列强。让他们感受到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不愿看到自己利益长期受损,从而开始进行干预和调停。
说白了,校长内心是不愿意跟日
第1693章 校长有些飘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