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因此就算是商人赚了大钱,都往往会选择买房置地,
由此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每代王朝末期,都是土地大量被兼并,导致贫苦百姓上无片瓦遮头,下无立锥之地,所以不得不反。
比如明朝末年,福王朱常洵一人就占了两百万亩田地。因为他是万历皇帝最疼爱的儿子,差点封他为太子,只可惜拗不过百官,最后才封他为王。
为了不委屈他,万历特地将他的封邑放在河洛一带,以求离京城近些。并且还封他四万顷良田,最后被群臣劝谏,改成两万顷。
但河洛一带没有那么多良田,因此还要从齐鲁、湖广两省去凑。最终令朱常洵成为河洛一带最大的地主。
而明末老百姓失去土地,却是衣食无着,最后不得不起来反抗。而朱常洵也没有好下场,民间所传,他被李自成生擒,并被炮制成了“福禄宴”,赐给百姓分吃下去。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各朝各代也有过行动。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推出过《限田令》,规定“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
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摊丁入亩,此举也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
而清朝雍正继续推行“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但是这些法律、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要那些商人、地主、士绅的钱,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他们仍然会想方设法的囤地出租,或者放高俐贷。
所以治本的方法,就是发展工业、提升经济、扩大贸易,让资本从土地里出来,让百姓也从土地里出来。
商人、地主、士绅通过开厂子、做生意赚到更多钱,自然也就不会拿钱去买地了。而工业需要工人,工人能够打工赚钱,就可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就像现在,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赚钱,哪有人留在乡下种田,土地撂荒了都没人肯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