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十里外的鹿蹄涧村。
杨忠武祠,可是宋朝著名将领杨业的家祠,里面供奉的除了杨业与折太君夫妇之外,还有杨氏后代英烈,如杨延昭、杨存中、杨克让、杨时、杨大异等历代名将。
可以说这座杨忠武祠,是一座彻彻底底的宗族家祠,创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祠堂南向开门,对面还有楼台三间为祭台,题名“颂德楼”。
堂门前筑台阶二十四级,阶下有石狮一对蹲踞左右,祠门三间,每间前檐各悬金字巨匾一面,中书“奕世将略”,左书“一堂忠义”,右书”三晋良将”。
门楣上,更立有一盘龙蓝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个金字!
北宋雍熙三年杨业战死于陈家峪,而后宋太宗赵匡义追赠其为太尉,并缢号“忠武”,杨氏的后世子孙便以此为题,建了这座杨忠武祠。
祠门内侧高悬木匾一块,上面抄录了北宋皇帝关于杨家的诰敕十篇,其中有赠杨业太尉中书令一篇,加封杨延朗开国公誓券一篇,给杨延朗敕旨六篇,给杨宗保、杨文广敕书各一篇。
祠堂共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奉祀的都是杨业后裔子孙中出名将领人物。
而后院左右各有厢房三间,正殿五间,中额书“忠勋世美“,廊前双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联“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长城。”
正殿前檐悬额匾一块,上书“敕建’二字。
殿内,正中神龛奉祀的是杨业和折太君像,左右两旁奉祀的是杨令公的八个儿子,以及宋、元、明历代杨氏功臣名将塑像共二十尊,无不气宇轩昂,姿容伟俊。
杨忠武祠正殿的诸多塑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大约要数“杨门女将”中,第一核心人物折太君了。
据《晋乘搜略》中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射,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
另据《保德州志》载“杨业娶折德衣女。”“折氏性慧敏,尝佐业立战功。”折氏即为杨家将传奇故事中的佘太君。
传说中对她的事迹虽有夸张,但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
还有杨延昭的塑像也十分引人注目,他怒目圆睁,右拳紧握,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敌人的高度愤恨与警惕。
据《宋史》中记载,杨延昭本名叫作杨延朗,后因避讳而改名作杨延昭,后人又称他为“杨六郎”,而杨延昭实际上却是老令公杨业的大儿子。
杨延昭“幼年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故而,杨业常对人曰:“此儿类我。”,此后,杨业每每此征远行,必以杨延昭从之,以为历练。
雍熙三年,“杨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由于杨延昭骁勇善战,深得宋真宗的钟爱,咸平四年十一月,加封他为开国公。
加封敕旨中,更是称赞他“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并要他“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
杨家父子祖孙,在北宋时为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土,血洒疆场,他们家族的事迹在后来即被人们所传述,后经评话、戏曲、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奇系列故事。
而如今的鹿蹄涧村里,有大半都是杨姓族人,他们几乎都是杨老令公杨业的后世子孙,自定居此地后,已延续数十代人。
此外,代州城内还有一座边靖楼,亦名谯楼,位于代州城内的十字街中心,乃是大明洪武七年建成,登楼可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全城山川景物一览无余。
…………
大明,崇祯十五年,三月初十日,代州城,日已西斜,大街上人流交织,尽是往来的行商之人,显得十分热闹繁盛。
山西太原府往南的客商,从这里往北过雁门关可到大同府的山阴和马邑,而从此往东经繁峙,过平刑关,可到灵丘、广昌,这里往北可由蔚州往宣府东路地界,继续往东可过紫荆关进入京畿的易州。
此刻,振武卫指挥使白大宣,正带着几个家丁亲卫,招摇过市,策骑在一匹毛色纯白的大马上,他的心里可是美滋滋。
他在心里暗自算着
第七十三章:你又算个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