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大人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无弹窗,会员登陆后无弹窗.立即注册,享受无弹窗阅读环境 李思明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都前。他的《拯救大兵瑞恩》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九项提名。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奥斯卡只是一种竞赛。它有它的规则。这种规则保证了只有符合某种价值的作品才会入选,不可能兼顾所有价值,更不是这些不同价值的“绝对值”的忠实体现。

    用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认为奥运会跳高比赛冠军是跳得最高的人,其实并不是。奥运会跳高比赛规则规定、不许使用翻跟头之类的助力动作。这当然会使这种比赛拒绝了很多“跳”得很高的人。比如体操运动员用前手翻达到的腾空高度,就可以远远超过跳高纪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太公平。然而它却同时保证了遵照一定规则比赛的人士能够公平竞争。

    对于比体育比赛模糊性更大的艺术类评奖来说,更难以达到选出具有“最大价值”作品。奥斯卡评奖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奥斯卡评委的标准包括主流制作、主流表现手法和主流价值。当然,还有公司的运作手法。虽然这一点让人不太喜欢。但毕竟也是规则的一部分。这当然使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电影,比如《现代启示录》。以及一些影迷的私宠,比如主题有些沉重的《肖申克地救赎》无法最终获重要奖项。然而这种规则也有其在价值取向上的合理之处。

    奥斯卡有自己的潜规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地“主旋律”:

    其一,即重视家庭,人生态度要积极向上。比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这类反映家庭伦理的名片,包括史泰龙的成名作《洛基》,要有海明威式的强硬和骄傲。即使是小人物。也要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其二,影片的价值取向必须是符合主流标准的,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比如李思明的《阿甘正传》,满足了中产阶级的心理需要。几乎是众望所归横扫一切地影片。正如某份报纸所说的。如果不得奖那就怪了:

    其三,美国式英雄主义也倍受青睐。千万不要认为美国人很谦虚,这个超级大国地国民有着不同寻常的骄傲与自信。那个《巴顿》获奖不仅仅是那位勇猛将军个人地魅力,其实也包合着美国人不可一世的内心感觉。而李思明的这部《拯救大兵瑞恩》。其实也是歌颂着美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是小人物。更让观众感到亲切。要热血有热血。要煽情有煽情。尤其是D日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不仅是民间发起纪念活动,美国官方也在大力地鼓吹着美国救世主地形象。前好莱坞明星,里根总统在D日纪念那一天。不是在欧洲发表着了演讲吗?李思明知道,未来还有更多地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获奖。而且更直白更露骨。一点掩饰都没有。

    不过在李思明参加颁奖典礼之前。一个越狱事件跟李思明扯上了关系。

    原来是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纽约州州立监狱的一名犯人,从李思明的那部《肖申克的救赎》得到了启发,并且利用圣诞夜看守放松警惕的时候,成功地脱逃,只不过可惜在没有逃出多远就被抓住了。原因是他跟本就没想过往哪里逃,身上只有几十美元,又很冷,结果他跑进电影院去看李思明的那部《拯救大兵瑞恩》,梦想还能得到一点启发。结果刚走出来就被警察逮个正着。这位名叫查尔斯的犯人的囚舍里挂着的正是这部电影的海报。这个新闻被记者们伞来炒作,结果美国联邦司法部向美国各监狱发布了一项命令:所有监狱囚舍不准张贴电影海报。连报纸都不行。

    这成了一时笑谈。李思明感觉自己是个小丑,有时是自己主动,有时是自己被动。总是出现这些哭笑不得的事特。娱乐着美国大众。让美国人不那么寂寞。顺便繁荣美国的媒体事业。更不会让记者们无事可干。也许自己离开好莱坞的那一天,美国人应该降半旗致哀。因为他们失

第一百一十一章大人物-->>(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