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武臣群体的底气。
这不,曹韦马上就要回京了,而且是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归京的。
枢密院,即将迎来第二位武臣出身的长官。
福宁殿。
“六哥,盐法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由于事情闹得确实比较大,以致于不问政事的刘娥都知道了此事,并且来到了福宁殿,打算问一问官家的态度。
毕竟,一直这么吵下去,也不是一回事。
“张先生的出发点,其实很不错。”
蛋糕做大,各方才能相继受益,搁在后世,这几乎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
况且,吏治也确实该好生整顿整顿。
贪腐是人类文明,永远避不开的话题。
李杰很清楚,贪腐是无法彻底杜绝的,毕竟,人都是有私欲的,指望人人都是一心为公的圣人。
那,不现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贪腐不用去管。
不只要管,而且还要设置一套相对完备的机制。
关于如何治理贪腐一事,李杰心中早有定计,只是碍于战争的缘故,他一直没有提。
眼下张士逊正好提到了,他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试着放出点风声。
“吏治,确实该动一动了。”
“动吏治?”
听到这话,刘娥的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忧虑。
毫不夸张的说,吏治是一国之基,什么茶法、盐法,虽然也是革新,但动这些,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
然而,若是革新吏治,涉及的可是千千万万的士大夫。
“嗯。”
李杰微微点头:“汉、唐,取士各有定制,然,只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
“我朝承唐及五代之制,亦是如此。”
“新科进士入仕前,大多都是闭门苦读,纵使偶尔外出,也是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的了解民间政事。”
“故此,我欲创立观政制度。”
“新科进士入仕前,或是前往各路采风,或是派往各部衙熟悉政事。”
“以两年为限!”
进士观政制度,乃是明太祖朱元章开创的,观政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了科举制度。
虽然
第两百一十八章 观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