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我谨慎,这才委以重任,小友太过誉了。”
诸葛亮看得出来,杨清所言并非阿谀奉承之语,此子是真心敬服自己的,心中大为感动,羽扇一指,说道:“明之,请坐。”两人相对而坐,诸葛亮又对何植说道:“子远自去忙他事,不必在此陪候。”
待何植走后,诸葛亮一言不发,只拿慧眼打量着杨清,杨清摸不着头脑也只得对望过去。这一对视,诸葛亮见杨清目光坚定而清澈,心中已有判断,而杨清也见诸葛亮眼中隐约有期待之意,心中也有所悟。两人俱是聪明之人,不屑做那拐弯抹角之事,片刻之后,诸葛亮放下轻摇的羽扇,直接问道:“听闻明之得大贤传授,所学渊博,不知今日至此有何可教亮的?”
杨清严肃地回道:“敢问丞相欲问何事?”
“亮欲剪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完成先帝之遗志,不知明之可有妙策。”
杨清心下道了声果然,他已猜到诸葛亮会直接询问自己对如何兴复汉室的看法,此问既是考校亦是求策。考校自不用提,而求策则是诸葛亮高尚品格的体现。身为季汉丞相,担负着中兴汉室的重任,虽然他位高权重、智慧过人,但只要他人能拾漏补缺、有所襄助,纵使所问之人乃后辈晚学,他也愿虚心请教,这是一位名相的责任与担当。
杨清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对道:“当今天下虽是三分,然伪魏独占十之六七、孙吴占去十之二三,而我大汉仅有益州一地,况且当前南中反叛,益州之地尚不得全。而经过荆州、夷陵两场大败后,国力更是大损,故而此真危急存亡之秋也。曹魏已历两世,尽收士族人心,心存汉室之人恐所存无几,土地宽广,人口众多,曹丕虽不如其父但仍称得上是一位明主,又有北地众多智能之士辅佐,因此曹魏不可卒除也。”
杨清顿了顿,又道:“而东吴不仅已历三世,孙权主政更是已有二十余年,在他的纵横手腕下,东吴已从江东六郡扩张到扬、荆、交三州之地,江东士人已尽服于他。其人虽不擅领兵,但极擅政事,又兼手下名将辈出,故而每逢他人举大军来攻,皆能成功守住基业,如赤壁、夷陵两役,因此东吴亦不可急图。更何况曹魏势大,蜀吴两地联合与之争斗也只是堪堪抵住,所以此时与东吴只能和也。”
“如明之所言,
第三十二章 入对(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