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91、谈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治。这也体现了崇祯没有一个明确的正治纲领。

    就像教员说的,大的方向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不变的。小的方向则是在大方向下,一直在不停变化的。

    崇祯的问题就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方向,什么是小方向。他隔一段时间就变一次,为了变化而变化,除了对防止臣下坐大有点作用,其他的没起什么好作用。正事全耽误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金山。”张五典问道。

    “回去后,我先送大师去西宁,然后坐船回临河城。我会在临河换火车去哈密,然后转汽车去金山城。这一次恐怕会在西域待上一两年时间,搞不好三年也是可能的。这绥远行省就交给三位帮我维持了。”杨凡放下茶碗说道。

    张五典和刘鸿训都笑着点头,张五典说道:“你放心,有老夫二人在这里,把家给你看的好好的。”

    “老夫年轻的时候,也是自诩虚负凌云万丈才。何曾想,岁月蹉跎,一生襟抱未曾开。过去在神庙的时候,虽然年富力强,可是一身的能力和志向,都消耗在了官场毫无意义的倾轧之中。什么事儿都没干成。没想到老了,还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哈哈哈。”

    刘鸿训也拱手说道:“青海的事情,老夫一力承担,绝对不会出现问题。你就放心的往西征战去吧。前线需要的补给、牛羊、马匹、补充兵员老夫给你办理的好好的。”

    杨嗣昌心里叹了口气,他明白这里已经是杨家的地盘了。

    这已经是既成事实,谁来了都没用。因为最好的土地和人口都在杨家手里。最关键的是,只有杨家有蒸汽机和兴修水利的能力。

    这里太旱了,气候一年比一年冷,无霜期还短。已知的大明任何一种粮食作物,都不能打出粮食来。因为还没结籽灌浆就下雪了。

    可是杨凡有能在这里种植的特殊种子,生长周期只有三个多月,甚至还能在主粮收割后,还能种植秋菜。铁路运来了海岛上的鸟粪肥料。这种蛮荒、寒冷之地,小麦亩产居然是北直隶的三倍。

    他要不是亲眼看着收割的,打死他也不相信。

    还有蒸汽机抽水,还有推土机、挖掘机开挖水渠灌溉。

    草原上的人口和牧民全都是杨家的,其他人来了根本没法独立生存。这里荒地遍地都是,可是谁肯下力气开发呢。

    没水,也种不了粮食。他们有又没有杨家的技术和人口。

    杨嗣昌表情尴尬的坐在这里,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说什么都不合适,会被认为加入了杨凡一伙。

    

1791、谈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