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一章 生僻字的重要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本草纲目·人部》曰:‘黄熊,龙类也。’”

    “明代陈士元《名疑》曰:‘鲧封于崇,《国语》谓之崇伯,《左传》作崈伯,郑子产谓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羽渊。黄熊或云黄龙。”

    “到底该是哪个字呢?其实以上说法都错了。这个字的写法,却是熊字少了一点,读音为‘尼’。”

    “现在的粤省还保留这个字,有一个地方,就叫做熊(尼)山。”

    “证据也是有的,《史记·夏本纪》正义亦云:‘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讲得非常的清楚了。”

    “而束皙《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龟三足为贲,由是言之,熊者熊(尼)字之讹,熊即熊(尼)也。”

    “《左传》释文云:‘熊一作能,三足鳖也。’”

    “任昉《述异记》专门辨析过这个字,认为熊(尼)这种生物,‘陆居曰熊,水居曰能。’应该是一种熊属之兽,又可以居水。”

    “但是熊不可以入渊,所以还是三足鳖的熊(尼)的解释,更加合理。”

    “而鲧化为玄鱼一说,则既可以理解为古代鲧字的另一种写法“鮌”字之析离,也可以理解为熊(尼)的发音的异读。”

    大家不由得都试了一试,发现“玄鱼”的读音,连起来和“尼”还真有些接近。

    “最关键的是字型,上边是能,下边三点,这应该是一个象形字的演化,三点,正好代表这种鳖的三足。”

    “到现在我们差不多就可以考证清楚了,鲧,鮌,(骨系),都是当时生活在嵩山一带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个部落和鱼有密切的关系,也就对洪水有相当的认识,因此在部落联盟里,被委以了治水的重任。”

    “从(骨系)这个字我们也可以引申出联想,上古时期的人们,经常用一种类似铲子,叫?或者臿的工具,就是将野兽的肩胛骨系在木棒一端制作而成。”

    “所以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这个字看出来,鲧,其实还是善于使用骨?的部落?”

    “而熊(尼)呢,是一种像鳖,三足,具备和龙相似能力的神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