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零二十五章 绝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现在依然可见‘行像’仪式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出现。”

    “夹纻作像其质轻便,利于携运,若行像为石刻则其重量可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行像传统也流行于中国。”

    “另一方面中土寺院规模愈来愈大,佛像制作也变得愈高大,石材或木材取得不易。因此,夹纻造像之法被广泛应用,夹纻漆像盛极一时。”

    “关于夹苎造像最早的文字记录出自《出三藏记集》和《辩正论》,提到公元四世纪,东晋常侍戴安道首先在建造招隐寺的时候,使用夹苎工艺建造了五尊佛像。”

    “其后的《广弘明集》中,提到梁简文帝名人造丈八夹苎金薄像。《辨正录》记录有陈尚书袁宪造夹苎像十区,《洛阳珈蓝记》记录有北魏孟仲辉在洛阳造中人夹苎像,且具灵异。”

    “这说明无论南北,在当时采用夹苎工艺造像都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

    “隋代《续高僧传》记录有‘京师西北有废凝观寺,有夹纻立释迦,举高丈六,仪相超异,屡放光明’。又有润州仁孝寺释智琳‘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辩正论》记录尚书右仆射鲁国公虞庆则于襄州造卢舍那夹纻像,甚至‘高一百二十尺,相好奇异,灵应殊常’,开启了使用夹苎工艺建造巨型佛像的历史。”

    “到了唐代,巨像和群像更是不绝于书,《续高僧传》说,唐初南武州沙门智周造弥勒丈六夹纻并诸侍卫。有《慈恩法师传》说,贞观二十三年以来,玄奘在大慈恩寺造夹纻宝装像二百余躯。”

    “《旧唐书》记载武则天于垂拱三年毁东都之乾元殿,建造明唐,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分有三层,刻木为瓦,夹纻漆之;”

    “又在其地建造一千尺高的功德堂并造大夹纻像。《朝野佥载》记录这尊夹纻像‘高九百尺,鼻如十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堪称为空前绝后的大像,其构造方法和技巧,我们现今已然难以想像和复原。”

    “因为这些造像全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

第两千零二十五章 绝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