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 拖不得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那我换成我们国家自己的定义吧。」见土良志有点蒙圈,周至说道:「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而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则应当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说得直白一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大致是这些,还有就是配合这些技艺而需要的用具,制作工具,加工场所和表现场所。」

    吴仁中听傻了:「这……老爷子,这好像全是您的活啊……」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

    彝文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历史非常悠久,远远超过了汉字。

    澧县彭头山,舞阳贾湖等地出土的一批刻划符号,可以用古彝文释读出来。要是按照这个来算的话,古彝文就得有九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加上它的草创时期,则可能有一万年以上。

    称其为「世界文字的始祖」,并不为过。

    和汉族仓颉造字的单一传说不一样,彝人光造字的传说都多达七个。

    流传和遗存彝族地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岩书、布书、皮书、纸书、瓦书、木牍、竹简、骨刻、木刻、金石铭刻、印章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

    绝大部分彝文书籍,都是由毕摩按世代流传下来的内容与格式,从非纸张书写原料的典籍上和口头流传上,代代传抄而成纸书的。

    由于彝族社会发展史上未曾出现巫史的真正分离,彝文文献多由彝族巫职毕摩世代抄写流传下来,且多用于巫事。因此,彝文文献尚处

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 拖不得了-->>(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