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3章 最后的旅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楚君之位。

    那就是帝国首相的更迭,魏时鸣致仕,钱明义成为首相。

    首相更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魏时鸣正值壮年直接致仕,这件事情就很不寻常。

    背后必然有着明争暗斗,苏蜀从报纸上的只言片语,他根本看不出来。

    苏蜀读完这两年的报纸,舰队也在锡兰岛完成检修工作。

    舰队继续起程,没有向北前往东印行省与缅甸行省,直接东进前往马六甲海峡。

    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时,苏蜀站在泰山号战列舰的甲板上,观察着马六甲海峡的盛况。

    这是他见到,最为繁忙的海峡,出入海峡的商船络绎不绝。

    大华帝国工业中心,分为沿海工业中心与内陆工业中心。

    其中汉中工业中心与川渝工业中心,就是帝国内陆工业中心的代表。

    这两地的工业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川缅铁路直达海边,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帝国沿海工业中心产品,想要运输到中亚与欧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这是因为海运的成本最低。

    沿海工业中心最为繁忙,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品,急需运到中亚与欧洲,换回来大量的银币。

    泰山号战列舰在马六甲海峡航行,很快引来了众多商船和岸上百姓的围观。

    这里的人,第一次见识到巨大的铁甲舰。

    要不是泰山号战列舰上面挂着大华帝国的龙旗,它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

    很快就有消息灵通的百姓,向周围散播准确的消息,这是帝国两年前建造的泰山号战列舰。

    它经历两年出海训练,终于在今日返回帝国。

    这个消息让围观的百姓掌声雷动,为大华帝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苏蜀看到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他也涌现出一股自豪感。

    舰队很快通过马六甲海峡,因为军舰在锡兰岛经历过详细的检修。

    这段路程就不在沿途的港口停靠。

    舰队进入南海,这就像回家一样。

    现在的南海已经成为大华帝国的内海。

    南海的海盗被肃清一空,商人和渔民可以自由在南海通行。

    苏蜀海见识到,有很多渔船正在南海的岛礁上,挖掘鸟粪石。

    这是很珍贵的肥料,苏蜀在美洲、欧洲都见识到过这种场景。

    舰队沿着交趾行省的海岸线,向着北方前进。

    苏蜀拿着望远镜,向着西方的路上眺望。

    海岸边通常有鱼船在活动,渔民捞上来的海鱼,经过盐腌制之后,销往到内陆地区,这是非常廉价的肉食。

    朝廷为了让内陆百姓,能吃得起海鱼。

    朝廷不对渔民征税,只对贩卖鱼获得商人征税。

    闲鱼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也与廉价的食盐有关。

    现在大华帝国食盐,每斤才几文钱。

    如果像前朝那样,一斤食盐数百文,寻常百姓家吃饭都不敢多放盐。

    鱼民宁可让鱼臭在海边,他们也不会腌制咸鱼。

    海边以渔民为主,再把目光移到内陆,就能看见大片的稻田。

    交趾行省稻田一年四熟,它是大华帝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

    这里的水稻味道不太好,但绝对能管饱。

    帝国正式开发像交趾行省这样的南方地区。

    这些地区产出了大量的粮食,这才真正让国内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大华帝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父皇苏河讲课时说过,汉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汉人的底层百姓。

    只要给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并让他们有上升的希望。

    百姓之子能成为帝国首相、百姓之子能成为帝国大都督、百姓之子能成为皇家科学院院士、百姓之子能成为家财万两的商贾。

    百姓们就会爆发出极强的能力,创造出一个庞大的盛世。

    苏蜀这一路走来,他见到了美洲的荒凉、欧洲的混乱、非洲的野蛮。

    父皇说的没错,帝国的发展速度,都让他震惊不已。

    只有大华帝国才是世界文明的灯塔,才能指引世界前进的方向。

    交趾行省大片连在一起的水田,哪怕是苏蜀站在高速行驶的泰山号战列舰甲板上,那都清晰可见。

    这就与交趾行省自身的定位有关,这里就是负责提供原材料的农业地区。

    帝

第713章 最后的旅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