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1章 科举改革(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进士的福利。

    臣之前认为,限制科考的年龄,那就能轻易解决这个问题。

    臣在京城简单的调查老年士子的情况。

    发现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那就是考功名。

    一旦手段粗暴的限制年龄,这些人的梦想将会彻底破灭。

    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谁都不敢保证。

    帝国看似得利,其实会在其余地方受损。

    臣认为的办法,那就是取消功名带来的福利,把它转向官制的福利中。”

    皇帝苏河听完这个改革意见,他立刻摆了摆手说道:“这种做法不可取。

    举人与进士的福利,那还不如一名七品官多。

    官场上为什么辞官的多,就是因为辞官之后,还能保留进士等功名。

    他有一份至少能解决温饱的福利,这个身份还更方便竞选议员,获得百姓的信任。

    举人与进士的存在,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他将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汉人逐步在当地立足生根,这片地域从此就是帝国的核心领土。

    王爱卿,做事不要只看一个部门的利益得失,要全面通盘考量。”

    王林江听到皇帝苏河慢声细语地训斥,他额头上的汗不断顺着脸颊躺下。

    他还是站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朝廷的角度看问题。

    王林江立刻认错道:“臣错了,没有陛下考虑的周全。

    不了解朝廷给予举人和进士福利的深层原因。”

    皇帝苏河看到王林江认错态度诚恳。

    他命令道:“继续说下去,这几项改革都不是今年就能出台。

    正看到奏疏之中,还有几项立竿见影的改革,今年就能实施,王爱卿详细说一说。”

    王林江松了一口气,真是伴君如伴虎,他差一点就完蛋了。

    今后做事情不能再这么毛躁,必须要想好一切情况。

    王林江听到皇帝苏河的命令,他立刻介绍道:“陛下,臣之前说的情况,那涉及到科举的根本,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

    臣接下来说的事情,那只是锦上添花,让科举办得更好。

    这两项改革主要是针对科举的考试内容调整与科举的考试安排。

    臣认为现在的科举科目太过杂乱,没有必要考那么多。

    臣认为科举只保留三大科,经史、数学、策论这三大科,那就能选拔出足够的人才。

    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太多了,再加上每年都有新思想碰撞,出现新的思想学派。

    科举考哪一家的内容,不考哪一家的内容,这对于一些考生不公平。

    臣认为不如把这些杂乱的选科,浓缩成一科。

    选择古代先贤的思想和现在有特点的思想,考察考生的情况。

    最多是出几道选修题,考生只要答对其一,就算这题正确。

    华夏的历史必须要摆正位置,成为与先贤思想并重的内容。

    帝国的进士,如果不知道秦始皇统一华夏大地,那就真的丢人了。

    数学分数高的人,逻辑思维都强。

    这种人才能处理好突发的事件。

    有一定数学才能的官员,那也不会被小吏用简单的数据欺骗。

    策论一直很重要,这是真正能选拔出天才与庸才的一科。

    至于其他的科目,例如本来就选考的法学。

    完全没有必要继续保留下去。

    现在参与科举的大学生很多,他们都很熟悉相关的科目。

    哪怕是不会这些东西,也不影响这个人为官。

    臣认为相关衙门选拔进士时,可以附加相关条件,科举就不必考这些内容。”

    皇帝苏河等到王林江说完。

    他看向旁边的太子苏蜀询问道:“蜀儿,你怎么看这件事?”

    太子苏蜀正通过父皇与王尚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

    他听到父皇的问话,思考片刻回答道:“我认为王尚书这项政策,实施的阻力不算大。

    王尚书没有增加内容,反倒是给科举减轻了一些内容。

    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次科举中也没有失效。

    儿臣认为王尚书说得很对,科举是为国选拔人才,这几个科目的表现,已经足够把人才筛选出来。

    科举科目的减少,也能让考生更加轻松一些。

    父皇常说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

第841章 科举改革(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