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就被杀绝。这种小聚就逐渐成为了私底下相互秘密交流的方式,并且慢慢具备了相当的仪式性。
再后来风气转变。杂学一脉的本事和手段也慢慢融入世俗,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下了偏见开始接纳并推崇杂学。如此“茶会”也就正式有了仪式性和一些成长起来的权威性。加之南渊国和北武国的分裂,也把原本在乾德朝的杂学一脉的人一分为二。
生活环境没变,可氛围却变了。各自分裂前都是一家人,分裂后隔阂自然就有了。而且时间一长也会产生一些在学派理念上的分歧。争执下来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些超出学问之外的矛盾。变成暗中较劲或者说针锋相对的样子。
当然。茶会上学问的交流依旧是主要目的。只是氛围上会比较多变。罗长山如是形容。也给张砚做了一个心理预期。
“北武国那边民风更彪悍,而且多牧族,学问一道上也讲究一个“粗犷”,喜欢在大的方向上花心思,而不会在细节里多琢磨。这让他们那边的杂学所得会显得名目繁多,可很多又经不起推敲。
南渊国这边就与他们相反。我们讲究尽善尽美,尽量把一个学问做深走透,喜欢在一个学问上寻求突破和变化。
这两种方式其实可以互补。但因为两国的关系和氛围也变得越来越难。更多倒是变成了对杂学立世的原则上的争执。
北武那边认为杂学应该主动的寻求与主流学派的融合,甚至是主动拥抱主流力量,比如武者。一方面寻求保护,一方面也能真正拥有可以无惧风雨的实力,而不再让历史重现。
我们这边其实也同意北武那边的想法,可不同意他们所做的那样急切和不留退路。担心被人利用,也担心过快的融合会导致杂学一脉的学问失去纯粹性,变了味道。
特别是最近十来年,这种争执也愈演愈烈。”
罗长山做这些介绍时言语显得有些纠结,明显他对于北武国和南渊国杂学一脉之间的这些争执也是拿不
第174章 茶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