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战场的官兵又从背后追杀过来,几乎每个人腰间都别着一颗血淋淋的脑袋。他们之中的弓箭手训练有素,每一次攒射总能将程名振身边的喽啰兵放倒一大批。侥幸没中箭的人不敢回头,撒开双腿,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燃烧的帐篷被甩在了身后,同伴的尸体被甩在了身后,辛辛苦苦抢掠来的财物被甩在了身后。很快,破碎的连营也被甩在了身后,大伙没命地跑,没命地逃,片刻也不敢停留。
但官军的羽箭始终于身后倾泻。指挥这支队伍的将领非常有手段,自始至终也没给流寇们重新组织起来的机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只是追着流寇走,并不过分逼迫,但只要流寇们的脚步稍慢,羽箭和横刀立刻交替着招呼上来。
程名振不再心存侥幸,他现在手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信物。而即便手上有,他也不敢赌身后的官兵会放过自己。那些人早已杀红了眼,根本没打算留任何俘虏。或说,他们从一开始交战,便没将流寇们当做同类。
与身边其他逃命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程名振始终没放下手里的陌刀。尽管好心的“扑通”一再提醒他,乱军之中仅凭一把陌刀根本无济于事。相反,由于此物的沉重,倒会耽搁持有逃命脚步。但程名振本能地握紧了刀柄,闭着眼睛跟在人流中间向西。他不敢回头看那些被杀的喽啰,更不敢回头张望追上来的官军。那不是他心目中的大隋官军,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口中的大隋府兵是一支仁义之师,王之师。从不乱杀无辜,从不将刀砍向那些没有力量抵抗。
很快,他就不得不将眼睛重新瞪大了。一哨游骑包抄了过来,截断了他所在逃命队伍的脚步。“饶命!”这次,不待程名振提醒,喽啰们纷纷跪倒于地。拦路的校尉只是犹豫了一下,随后轻轻一挥手。马蹄声骤然加急,雪亮的刀锋兜头劈落,无数残肢在半空中飞舞。
一把横刀扫到了程名振头顶,吓得他向旁边一跳,避了过去。又一把横刀紧跟着扫来,逼得他不得不举起陌刀抵抗。锐利的横刀与厚重的陌刀相交,“当!”地一声,横刀飞向半空。马背上的骑兵大声尖叫,侧着身子拨转坐骑。
“当!”“当!”“当!”程名振接连挡了几下,将从自己身边扫过的横刀全部挡了开去。眼前骤然一空,骑兵们相继去远。五十步外,他们从容地拨转马头,检视这次冲击的战果。除了一个手握陌刀的少年人附近还有二十几个幸存,其他流寇要么被战马踏翻,要么被横刀砍中,死伤枕籍。
看到贼军中居然有人接下了自己一轮轻骑冲击,带队的校尉惊诧地瞪圆了碧蓝色的眼睛。这是自从他出道以来少有的怪事,麾下的弟兄虽然不如内府兵一样精锐,但也是江淮劲旅中十里挑一好手。即便高句丽正规军,在轻骑面前都只能作鸟兽散,而那个少年流寇在逃过一劫后居然依旧横眉怒目地站着,嘴里还不停地向自己嚷嚷。
“他喊什么?”一边带领弟兄们调整队形,碧眼将领一边向身边的亲兵追问。他祖上不是中原人,自幼又长在江南,对北方话很不熟悉。
“禀王校尉,他在骂咱们!”亲兵添油加醋地汇报。自家校尉是陈棱老将军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交上眼前这批人头,说不定就能升到车骑都尉。所以不管那个少年人喊得是什么,割下他的脑袋都是第一要务。
“可惜了!”王姓校尉轻轻摇头。站在血泊中那个怒不可遏的少年是土匪里边少有的英杰,如果他肯弃械投降的话,自己愿意网开一面。但这个满口北方话的家伙既然敢出言辱骂自己,就怪不得自己心狠了。割下他的脑袋,刚好能给今晚的功劳再添上一笔。
“他们都投降了!”眼看着官军又要起新的一轮冲击,程名振大声咆哮。“他们已经投降了!我是馆陶县兵曹,我拿人头担保他们!”稚嫩的声音带着哭腔。除了周围已经吓得失去抵抗勇气的流寇们,没人仔细听他的话。骑兵们缓缓拉开彼此的距离,高高地举起了横刀。
“你自己逃吧。程兄弟!”就在这个当口,程名振感觉到有人推了自己一把。他踉跄着跑开数步,然后就看到十几匹骏马旋风般从自己刚刚站立的地方冲了过去
第三章 东门 (九 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