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真凶其实是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七宗罪》点映之后口碑直接就炸了。

    事实上,到了如今,虽然和《七宗罪》曾经的年份早就已经完全不同,可是有时候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一部电影如何脱颖而出?

    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真的是全靠同行衬托!

    《七宗罪》本身的确足够优秀,再加上近几年来,实际上,悬疑罪案片出现的并不少,可是因为时至今日,很多套路早就被用老了,想要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新套路,真的是太少太少。

    如此,《七宗罪》就更显得尤为难得,事实上,《七宗罪》的结局,可以说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并不是理论上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太过压抑,太过绝望,太过黑暗了。

    但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却会有例外。

    《七宗罪》就是如此!

    媒体对《七宗罪》的报道评价更高。

    《七宗罪》刷新了犯罪题材电影新的高度:将犯罪心理和社会化矛盾结合,形成高度紧张的剧情和可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意义。——《洛杉矶时报》

    “《七宗罪》的没一个画面近乎教科书一般精确和油画一般美丽的构图,从头到尾的大雨和小雨,看得人目瞪口呆。”——《好莱坞报道》

    “《七宗罪》无处不在的细节,令人绝望的结局,细思极恐的深究,堪称今年最值得一看的悬疑片!”——《时代娱乐》

    等等,等等。

    当然,少不了各路影评人的各个方面的深度解析和不同方向的解读。

    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个,可以说和主流的解读完全截然不同的评论,这个影评来自于一向不走寻常路的影评人大卫·莫里森。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大家更多的讨论的是,电影的细节,电影的里面的比如那个箱子里装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讨论的是,这部电影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有何关系?是否现实之中也有同样的故事?

    等等,等等。

    但是大卫·莫里森却另辟蹊径地解读了这部影片。

    “电影名为《SEVEN》寓意为七宗罪,整个电影的主线也是追踪即将以七宗罪的每一项为由杀/伤受害者的凶手。

    所以我们默认上述的七宗天主教罪行在电影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我这里说体现,是因为很多观影者看完电影,单纯地一门心思地追问剩下的两个尸体在哪,米尔斯警官妻子翠西到底有没有被砍头。其实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对七宗罪的理解存在谬误,认为七宗罪就等同于七具尸体。请暂把思维放宽,只要每一宗罪都在电影里得到体现,不管是死是伤还是任何其他的形式,那么就是完整的。

    那么我们来看,前面的五宗罪行:暴食、贪婪、懒惰、色欲、傲慢已经分别在死者胖子、死者律师、半死不活的神经病吸毒者(也是第一个嫌疑人)、死者妓女和死者女明星的身上得到了体现。而仅次于傲慢的严重罪行暴怒和嫉妒却并没有直接以谋杀的形式展现给我们。

    大多数观众囫囵吞枣地认为突然出现在警局,十指染血的=神经病患者约翰·杜就是凶手。甚至想都不想一个连环作案,折磨受害者最长达一年而心中毫无波澜,把警方当傻子玩弄主动提供线索的一个自大、狂妄、冷血、谨慎的高智商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像个智障一样自曝,而且是以这么无厘头的方式。

    既然大众认为突然自爆的凶手就是凶手,那我们就干脆来盘盘这个准凶手约翰。因为电影不是动画片,两小时零1分,每一秒的安排都有目的。所以约翰不对劲的地方,自然就是暗示真凶的地方。这个看似符合凶犯特征的狂热天主教徒、神经病、高学历嫌疑人,有着四点值得考究,直指幕后真凶的细节。

    首先,在警方盘问约翰,约翰非常轻松地供认不讳前面的案子都是他做的时,他曾把头偏向隔离玻璃外的老警察唇语些什么,而老警察看了一眼立刻转开了头和面前的人说话。我在看到这个镜头时非常确认他们认识并且有某方面的连结,但老警察却丝毫未透露过他与约翰相识。而且约翰的唇语,以老警察沙摩塞的谨慎和细致的办案风格不可能忽略如此重大的线索。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真凶其实是他?-->>(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