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的人的。
电影之中,作为乡邮员的父亲无疑是具有着“职人精神”的人,将一生献给了那些邮包,那些邮路。他的工作是出色的,甚至可以说是辉煌的。并不是那些英勇的将军或是睿智的科学家们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作为一个乡邮员,这位父亲的事业同样辉煌。
突然李易想起了一句话::人一辈子能专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这话说出来谁都懂,浅显易懂的一句话,但是又真正的有多少人能做到?
可是在那个年代,放眼全国,却有着无数的人,真的一辈子都在专心做好一件事。
回到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李易之所以特别喜欢,也是因为,现在的国产片已经很难觅到这样的节奏:舒缓,悠扬,朴素恬静,娓娓道来。这一切正如邮差父亲的性格,踏实厚道,沉默内向,几十年如一日地走着这条山路。层峦叠嶂、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用脚丈量起来可并不那么容易,何况还背着沉重的邮包,一走就是三天。
自始至终,你不会觉得这位老邮差的形象有多么高大,他是那么普通,也没什么光辉的事迹,倒是一系列小事儿时刻记在心上,替五婆的孙子给她老人家写信念信,给和村委会打过架的人单独送信,收信时检查没贴邮票的自己贴上,他很憨厚,却很细心。这一切做得是那么自然,自然得让人不觉有什么特别,工作如此,亦复何言。
而且老父亲是真正的做到了,一辈子专心做一件事!
而这部电影的魅力不止于此。
正所谓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这像是儿时回姥姥家的所见,更像童年的一幅画。“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
李易儿时也曾这么问过——青山,绿水,稻田和自在。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他陡然一笑,其实山里人本就是那幅墨一般浓郁,雾一般神秘的乡间画作的一部分。他们好像生来就应该是山的一分子,也许真的是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罢。可是对于李易而言,这些似乎消失了太久。他从这部影片里找回了那一点平实,纯真与些许执着。也许不仅是山里人,生活在霓虹灯下的都市人也该保有那样一幅画。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我们最终寻找的也许不过就是这一点点的安静和恬淡。
李易接下来开始让人寻找一些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或者有着类似的子承父业的人,进行走访。
这一趟,他收获很多。
渐渐也开始明白,或者说对电影里面的一些东西,了解的更加深刻起来。
他开始去认真地分析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可以说是一部公路片,因为这是一个完全发生在路上的故事。当然,这是明线,暗线还是两代人的交融与传承,父子两人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及冲突,关于瞎婆孙子、关于走邮路搭不搭车、关于要不要去村长家走走等等。然而,从中却看不出谁成熟老练,谁青涩懵懂。不经意间,父亲发现儿子已经长成成人,儿子发现父亲默默老去。
人物塑造方面。电影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父子两人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儿子是心理独白——声音,父亲是过去回忆——影像。
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父子两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简单且几乎没有冲突的故事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让一个简单的故事层次丰富起来,让观影者也能及时进入父子两的内心,共同完成这一次内心世界的旅行,也是角色鲜活、立体起来的关键所在,导演这一处理思路极是恰当。
父亲一角色,拿捏张弛有度,毫无娇柔做作,完全融入到了电影叙事空间,最为出彩的。
电影关于母亲这个角色的描述相对比较少,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电影的主题不是母爱,而是深沉的父爱。
而这部电影,或者说这类的电影,其实在李易看来,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人们渴求的东西。
如今的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浮躁到很多人都找不到人生方向,也快收不回那颗放荡的心了
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那山,那人,那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