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出灰黑色浓烟,在天空中显得格外刺眼,数十里外都能看得清楚。
「有黑烟,西南边有敌情!人马在五百以内!」地上的侦骑立刻禀告了高延年,高延年拿起望远镜确认了黑烟的柱数和方向之后,立刻对一旁的长五郎道:「长五郎,领着你的本队快去看看,若是情况不对,便以鼓号相通!」
长五郎应了一声,便策马出了行列,身后的掌骑官举起代表他的大旗摇动,隶属于他统领的骑队便驰出行列,跟着大旗向西南方向而去。由于这次的唐军中大部分是由来自河北、辽东、三韩、倭国等地的勇武善射之士,并无大唐原有的府兵制度,所以王文佐在长安编练时便依照这些武士的籍贯,血缘,亲疏,分为若干支队,选择当中声名显赫,部曲众多之人为队首。长五郎和高延年便都是这些队首之一,这种编伍方式的好处就是每个支队语言习气相通,有很强的向心力,缺点就是全军被分成四五十个人数多少不一的支队,对于全军的指挥官来说调度起来麻烦的很。
长五郎看着天上的烟火所指方向,跑了约莫十余里,便找到了大批牲畜车马留下的足迹,心中大喜,赶忙催令麾下分作三队展开,快马追逐而去,只过了约莫半响功夫,便看到前面的车马牲畜,他从胡禄中抽出一支鸣镝,搭在弦上,引满弓朝天射去,只听到一声尖利的鸣镝声,隆隆的马蹄响起,犹如擂鼓一般,向前面的部众席卷而去。
「快跑,快跑!」女人拼命的将自己的儿子推上马,催促道:「快打马跑,唐人追上来了!」
「阿妈!」青年看着身后涕泪交杂的母亲,急道:「我逃了你们怎么办?为何不一起逃?」
「我已经老了,哪里逃得掉?」女人看着马上的儿子,催促道:「唐人来了最多拿了我去当奴婢,性命无忧,你是个丁壮男人,又是部落你的勇士,唐人定然会害了你的!快逃,快逃,晚了便来不及了!」
马上的青年回头看了看远处马蹄带起的烟尘,咬了咬牙,对母亲喊道:「您放心,等我赶到树敦城,便带兵回来救您!」说罢,他便打马逃走了。
类似的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离别惨剧在这个小小的部落中发生,当长五郎带领的骑队赶上了畜群,剩下的人都放下武器,跪地乞降。看着对面武装到牙齿的骑士,没有人会蠢到以卵击石。
「怎么搞的,部落里都是老弱妇孺,就没几个青壮年?还有,这马匹也太少了吧?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长五郎也看出不对来,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马匹不但可以提供奶、肉等食物,还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一个徒步的牧羊人最多也就能养六七十只羊,而三五个骑马的牧人可以很轻松的放牧三五百只羊。所以一个部落的牲畜里,马和牛羊是大概呈一个固定比例的。
「遵命!」担任向导兼通译的吐谷浑牧人大声问道:「你们部落的青壮男人呢?还有马匹呢?怎么这么少?老老实实回答大唐老爷的问题,不然小心掉脑袋!」说到这里,他拔出腰刀虚劈了一下,做出恐吓的样子。
「回禀老爷!」跪在地上的一个黄胡子老人抬起头来:「刚刚部落里的青壮以为是马贼,就赶忙打马逃走了。」
「放屁!」那通译怒道:「你当我们是傻子吗?马贼还是军队你都分不清楚?这大非川上哪有四五百骑的马贼?快说,不然老子转告大唐的老爷,有你们的好果子吃!」
那黄胡子老人已经眼见得儿子已经逃远了,心下大定,早已存了必死的决心,他扯开自己的领口,露出脖子来:「我能活到这个年纪,又有三个儿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您要砍就砍吧!」
一旁的长五郎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但听两边的语气和那老人的动作,便
知道有些不对了:「怎么回事?那老头儿说了什么?」
通译气急败坏的答道:「
第四百二十二章 张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