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之,感慨良多,此法律涵兵、政、农、商之合,分辟、杖、流、改、罚之则,思虑之密,分类之精,叹为观止也,林宗师区区弱冠之年,竟然洞察世情万象,令我等老儒情何以堪?老朽唯一事虑之,未知此法施行,大苍如今是何等模样?”
这就叫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世间律法,尽看实效!
有实效者,才是好的法律,实效出了问题,再好的律法也不能称其为好。
林苏笑道:“所谓律法,规范众生之行为,保障众生之权力,目前此法施行也才区区数月,但我大苍已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谈不上夜不掩户,路不拾遗,但官场风清气正,民间斗志昂扬,却已经初露端倪!”
周义大为触动:“官场风清气正,民间斗志昂扬?为何能如此?”
“因为此法针对各类违法行为,都有明确之界定,亦有准确之量刑,官知法,能断!民知法,才守!同时,此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民众知道,只要他们合法做事,他们合法所得,没有任何人能够侵占,头顶一部律法,用来保障他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他们背靠大树,心有底气,也就有了谋求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周义心头大动……
官知法,能断,民知法,才守,精准量刑,人人都知道犯了什么事,会有什么惩罚,没有犯事,自己合法所得,就无人能够侵占。
短短几句话,句句指的是旧法之弊端。
旧法是什么?
之乎者也的尽是圣道道理,繁杂而又似是而非,且不说民众完全不懂,即便是正式进士出道的官员,有的也是理解各一,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遇到案件,官员凭自己对圣道律法的理解去判决,民众听天由命,底气全无。
正因为没有底气,他们也不敢放手去做事,他们担心一个不小心,将自己卷入律法的漩涡,事实上,因为律法被无辜卷进去的人,哪个国家都存在,随便什么时候都存在。
很多读书人都说,律法是高深的东西,因为高深而神圣。
但是,面前之人,偏偏将这高深的东西用最简单、最精准的方式进行注释,用明确而具体的条款,将世间各类刑事、民事变成人人都懂的东西。
他说的效果,周义不能亲眼见,但他站得高看得远,他知道林苏所说的,全都是真的!
一时之间,这个经历无数风雨,在旧吕走出来的顶级书院院长,感慨万端:“古今变法,均如洪峰过境,有冲尽污泥者,亦有满目疮痍者,林宗师有如此勇气,老朽佩服!”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要长治久安,有些事情终归还是得变!”林苏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义喃喃含着这博大精深的九个字:“林宗师能变,还是因为大苍国新朝因你而立。”
“是啊,如果是昔日伪帝姬商,林苏有再大能耐,也只能在海宁一亩三分地瞎折腾,可没有办法惠及万里山河。”
周义沉默了……
林苏也沉默了……
大苍国能变法,关键是姬广!
姬广久居梅岭,对于民间弊端了然如胸,所以林苏的各条建议,不管有多么离经叛道,他都采纳,不管有多大风雨,他都敢于站出来面对,他没有私心杂念,他要的就是家国平安,百姓安康!
然而,大隅呢?
大隅这位以武立国,信奉的是杀伐天下,何曾听得进圣道之言?
他依赖的根基,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世家大族!
他出台任何一条决策,都只会顾及世家大族的利益,而根本不会顾及普通百姓!
这就是大苍和大隅最根本的区别!
有这区别在,大苍再成功的经验,在这片天地也无法复制。
除非……
除非掀翻这个皇座!
就象林苏三年磨一剑,所做的那事一样,掀翻姬商的皇座,才有大苍拨云见日的这一天!
但是,这些,周义怎么说?
林苏慢慢起身:“万梅山庄一会,足慰平生,林苏告辞了!”
周义也起身:“林宗师下一站,欲向何方?”
“东宁!”
“东宁,可不是个好地方……”周义神情有几许复杂。
林苏笑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梅山城外高峰,颠连直接玲珑,凭栏遥指南晋,更加郁郁葱葱!”
长吟之中,他一步登临文界金舟,踏空而起,直破苍穹。
人已去,词尚在!
众人纷纷执笔,记下这首词。
包括周义在内,周义亲笔写下这首词,标注上“林苏”这个名字,词作毫无悬念呈现七彩光芒。
周义怔怔地看着手中词稿,如同神游天外。
“义父!”耳边传来轻柔的女声,正是宁飞雪,她托着一杯茶,递到周义手边。
周义接过,轻轻品上一口。
“义父,又是一首七彩词啊……”
“青诗狂魔林三郎,随口所吟之诗,七彩起步丝毫不奇……但词中之意……”
宁飞雪心头一跳:“词中之意?他这首词,不是回答义父的那句话有感而发吗?你言东宁不是个好地方,他说风景这边独好,是对万梅山庄的赞扬。”
周义轻轻一笑:“宁儿啊,你不是文道中人,你更不是皇道博弈之人,读不懂这首词的深意也在情理之中……”
东方欲晓,天地将大变也!
莫道君行早,他希望我早些作出决定!
踏遍青山人未老,为父其实……其实是真的老了!
风景这边独好,他倒是看重我万梅山庄,认可我万梅山庄是浊世之中一股清流!
而后四句,才是真正的画龙点晴……
他让我目光南看,看看昔日的旧晋三千里河山……
新晋国可以重现大晋昔日都不曾达到的荣光,我之故国,还能窥见否?
宁飞雪心跳更快:“义父,你……”
“莫要如此想!”周义轻轻摆手:“吕国已然成为历史,我所虑者从来都不是复国,而是忧我万梅山下,旧吕国土之上的亿万子民,他们几时才能窥见圣道真容?他们有无机会触摸到他所描述的美好愿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