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一番话。
她说,既见苍生苦难,便不可背过身去。
她还说,执剑者当为苍生抵挡浩劫,若天下命数有恙,便当尽全力为苍生改命,而非替他们认命——
因为,相助弱者是强者的本份。而对身陷苦难的同类伸出援手,是人身为人、有别于寻常牲畜草木的最大意义。
肖旻未有过度沉浸在情绪之中,很快再去见了长孙氏族人,继续原本的计划,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格局变化做准备。
再有十日,荆州为卞军所破。
这座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曾一度让卞春梁止步不前,久攻之下继而一败再败,乃至败退道州,屡屡陷入绝境之中,眼看一切即将化为乌有。
可眨眼间,形势翻转,他于绝境逢生之下,就这样以不费吹灰之力取下了荆州。
卞春梁曾放下豪言,要“取荆州,破王庭”,这句壮志之言一度要以潦草笑话收场,然而此次随着他卷土重来,这六字已然触手可及,即将要成为他以刀刃为朝廷写下的判词。
破了荆州这道屏障,再往京畿而去,几乎如履平地。
荆州是地势上拦在山南东道与京畿之前的最大屏障,亦是山南东道人心的最后一道屏障,它在卞军手上的倒塌破灭,让许多人生出了绝望的惧意。
面对蝗虫过境般的卞军,山南东道许多地方官员势力选择了匍匐乞降,这让卞春梁逼近京畿的脚步愈发迅速不可阻挡。
因这一年来的战局变化与部署,此刻京畿之东已无重兵把守,几乎所有的精锐兵力都押在了山南西道的战事之上。
朝廷急召大军赶回护卫京师,然而柴廷一行还未来得及施行,便被突然主动发难的山南西道及黔中道以全部兵力形成合围阻截之势。
朝廷大军回京的脚步被死死拖住,百官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快马向肖旻送去急令——前不久才传回了肖旻杀钦差太监的消息,但朝廷此时全然顾不上追究,他们许以肖旻重诺厚赏,让他率兵回京护卫天子。
但大多官员心中却也清楚,肖旻及其十万大军此刻远在岭南,就算肖旻在接到军令后迅速赶回,却也绕不开为荣王把控的黔中道……这条路,几乎是行不通的!
朝中只能试图就近调动兵力,然而京师附近也爆发了多处民乱,各处自顾不暇,又不乏怀有异心者不愿为朝廷枉死,百般挪凑之下,最终勉强调动了四万兵力,用以护卫京师。
眼见根本无法筹措出可与卞军抗衡的兵力,经过天子的授意之后,朝廷终于快马传信洛阳,令常岁宁驻扎洛阳的部将出兵驰援京师——于朝廷而言,这是迫不得已才做下的决定。
他们深知常岁宁的野心,此时让常岁宁的部将光明正大地入京,无异于引另一头狼入室,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能到这最后关头才做下决定,可朝廷此刻已经别无选择。
若能让两头豺狼互搏,却也好过让朝廷被一口啃噬殆尽!
然而他们所不清楚的是,常岁宁用以驻扎洛阳的兵力此时不足两万,其余兵力皆分散在河南道及河北道各州,短时日内并无法调集大量兵力。
而常岁宁此刻远在阴山前线,尚不知京畿具体情形,洛阳城中真正可以代为做主的人是骆观临。
骆观临反复思量并与众军士幕僚再三商榷之后,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骆观临纵观大局,此刻无比清楚,这场来势汹汹由民愤而起的浩劫,已非是他们可以阻止的,若非要在此时插手,便是中计……中荣王所设之计。
此事发生得太过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而卞春梁这一路而来太过顺畅,若说其中没有荣王的手笔,骆观临绝不相信。
女帝中计了。
从决定出兵山南西道的那一刻起,女帝便已经中计了。
而若洛阳在此时代表节使出兵,便等同要正面与卞军及民心互搏,胜负难料之下,至少也要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到那时,受益的渔翁,便只有荣王府
579 破京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