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谈过。
对于这些事,张燕也非常的挠头。
虽然他的兵马可以向其他的地方行使以劫掠,但河北实在是太富庶了,张燕不让他们到河北去打秋膘,但是张燕手下的这些渠帅却控制不了自己,他们阳奉阴违,暗中出手去河北抢劫,张燕也不知道啊。
当然不能指着张燕替他解决这个问题。
刘俭向张燕提出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让他率领所有的黑山军归附到自己麾下。
而他,刘德然则在冀州境内,以租庸调的方式,为黑山军的普通百姓分派土地,让他们有地可种,有粮食可吃。
至于黑山军中的精壮成员,刘俭可将他们收为麾下,组成军队,为国效力,光宗耀祖。
以张燕个人的角度来讲,他是同意这件事情的。
但问题是,这件事暂时还不好实施。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黑山军并不完全是张燕一个人说了算。
张燕手下的渠帅们各自掌管着兵马和人口,张燕虽然是黑山军的最高统帅,但是却没有管理黑山军全部兵马的能力。
黑山军这几十名渠帅的自主性还是非常强的。
光靠张燕一个人答应刘俭没有用啊。
主要这些黑山军渠帅之中,有一些人并没有长远的目光。
很多渠帅都是出身草莽,眼睛里只顾着自己逍遥自在,他们对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只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与其归附到刘俭麾下,给刘俭当马仔,哪里有在黑山军中当一方山大王来的逍遥自在?
张燕都没等跟手下这些渠帅谈这些事儿,只是大概的表露了一点苗头,就立刻受到了渠帅们的强烈反对。
张燕对于这件事儿也无可奈何,毕竟他若是强行推进这件事的话,很有可能使黑山军分崩离析,到时候,那些不愿归属官署的渠帅们就会煽动底层的黑山军士卒跟他们出走。
当然,对于张燕来说,就算是有一些人出走脱离黑山军的统治,对于他来说也无所谓。
那他就带领着剩余的黑山军归到刘俭麾下。
但是对于这件事,刘俭不同意。
而且他手下的一众官吏们也不同意。
田丰认为,黑山军的势力庞大,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将大汉朝河北境的所有黄巾余孽全部吸引到一块儿。
这样一来,不论是剿灭还是收服,对于官署来说都相对容易一些,一旦这些黑山军各自为政,分崩离析,就会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流窜团体。
分散的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形成不了颠覆性的影响,但是却会变成非常难以剿灭的存在。
到时候官署就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将他们挖出来。
因为他们变得太散了。
到那个时候,所耗费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或许就不是眼下这么多了。
沮授和审配对于田丰的这个意见也表示赞同。
刘俭认真的思考过他们的意见之后,觉得暂时不能使黑山军分裂。
于是,他与张燕再次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他希望张燕能够在太行山周边寻找可以屯兵屯民的县城,让黑山军逐渐变的有制度。
并州刺史张懿死后,凉州人厉悦被董卓任为刺史,并州这个地界属于董卓昔日统领过的地方,董卓本人在那里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而凉州人厉悦当年曾随董卓在并州待过,对并州之地很是熟悉,董卓派遣他过去,就是为了让他代替自己掌控并州边郡。
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并州形势相比于当年着实要复杂了很多。
首先就是袁绍的小老弟张杨在并州纠集人马,遵照袁绍的吩咐,在那里捣乱,处处都与朝廷作对。
而匈奴人栾提於夫罗,也是携带着自己的人马在并州兴风作浪,与张杨串通一气,使地方不得安宁。
这就给厉悦还有并州的各地郡守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当年吕布投降董卓的时候,并州长年培育的精兵猛将都被吕布带去了雒阳,而董卓在京城这些年的军费支出也非常大,没有余财给并州人组建新军。
中央拨不出钱,这就得靠厉悦还有并州各地的郡守自己解决,但问题是,这些人的人脉、能力还有智慧,实在有限,他们根本就做不到组织一支像样的新军来压制并州本土的反叛势力。
而除了栾提於夫罗这位逃窜的匈奴王子之外,南匈奴的本部近些年来在并州也是蠢蠢欲动。
并州处于一片混乱,但刘俭这些年并未着急向并州用兵,在刘俭看来,并州早晚是他的,他并不着急占据这片广大的土地,他需要做好一个规划。
而这规划的第一步,就是黑山军。
刘俭给张燕出的计划就是让他们黑山军的人从黑山里走出来,到并州去占据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并在那里进行耕种,养殖,织布等行业。
毕竟有这么多的人要养,若是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体系,光是靠抢的黑山军,无论如何都是坚持不下去的。
张燕接受了刘俭的建议,于是黑山军全面出动,趁着并州现在非常虚弱,很
第四百七十八章 黑山的未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