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道底蕴也开始加持在楚维阳的思感与念头之中。
地师手段未曾有分毫变化,仍旧维持着那般粗暴的煅烧。
但是与此同时,那些极品灵材在被楚维阳的神念牵引着,朝着诸般宝材飞驰而去的时候,只半悬空中的时候,便被楚维阳以器道之义理得以分门别类,霎时间,遂各自“成群结队”的跃入了那灼灼明光之中,在炽热的粗暴煅烧之中,溃散去其形,进而与熔炼中的宝材融为一体。
这是纯粹的器道义理的运用,很多时候宝材纯粹的堆砌甚至无法起到彼此间相叠加的效果,盖因为灵韵本身、本源本身,是会具备着冲突的,更相反,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以一定数量的灵材与之相配,则如丹道之君臣佐使,能有蜕变升华之效,使之更上层楼!
而此刻,楚维阳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哪怕并非是在炼器,但这样的器道义理施展,足以教诸般宝材更上层楼。
而且楚维阳也发现了这般炼法的好处,便像是早先时沛然的自然之力将诸般岛屿完美糅合在一起一样,此时间道场的风水堪舆之力加持,粗暴诚然是粗暴,但是诸般宝材的熔炼唯一本身,甚至远超楚维阳所掌握的器道底蕴!
毕竟,再如何熔炼为一,道与法显照,便尽都是后天手段!
但是以风水堪舆之力糅合,无端的,却教这熔炼本身具备着某种自然养炼的独特意蕴,好似是它们不是这样粗暴的交叠在一起的,而是历经了漫漫光阴岁月,生身时便是如此的。
愈见得相谐,愈见得不分彼此,愈见得圆融而不磨不灭。
楚维阳暗自将这一点记下,思忖着,许是日后在道场之中炼制宝器时,能够将这一点运用得当,教宝器也更上层楼。
哪怕从未曾在甚么古籍上看到类似的说法,但懵懵懂懂之间,楚维阳也有一种直觉,这种自然先天的意蕴,该是宝器极为玄妙的一种状态,于底蕴上,许是要有非凡效用。
此念一闪而逝,仅被楚维阳烙印在了心神之中后,便倏忽间抹去念头本身,做到了宝材的熔炼,甚至做到了本身底蕴的更上层楼,余下的过程堪称繁复,但实则已经无需楚维阳再留驻太多的心神。
这“画龙点睛”之秘术,从来难的都是秘术前期的准备工作,真正到了施展的时候,反而再无楚维阳分毫发挥的余地,不过是一道道篆纹打落,全数是按部就班的事情,甚至其中之精细,容不得毫厘差池之余裕。
愈是这般,愈是无须占据楚维阳太多的思感与念头。
而直至这短暂的手段施展之后,此刻,楚维阳方才仰起头,真正小心谨慎的以杏黄幡旗引动着幽寰与戊己篆纹,看向那被托举在半悬空中的海岛孤山。
楚维阳将重现琅霄山的这一步放在了重建道场的最后一步,不仅仅是因为,实则这重建琅霄山本身是一件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更因为就像是以诸般宝材、灵材熔炼,是为给龙脉“画龙点睛”一样,这一步,楚维阳显照琅霄山,也是在给整座道场“画龙点睛”!
第339章 画龙点睛凝运数(一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