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四二章 互不侵犯;姐至京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因为大明密使表现得过于强硬和有恃无恐,英法两国密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暂停洽谈。

    虽然他们展露的态度也很坚决,反复扬言为了本国利益绝不会做大让步,但实际上却生怕谈崩了。

    谈崩的结果不言而喻,西方列国、或者说至少英法两国在日本的既有利益要打水漂了。

    价值数目确实不多,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远大于价值本身。

    首先,英法是不可能为此而开战的,而租界驻军是什么货色大家都心知肚明,其结果就是被轻松击败,然后灰溜溜地滚蛋。

    如此一来,舆论会讥诮政府的无能、民众会质疑本国的实力、怀有野心的黨派会趁机大肆鼓噪,这无疑会让本就失稳的政局雪上加霜。

    这还只是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再考虑经济贸易上的间接影响,以及不可预测的恶性后果——大明一不做二不休,顺带着就直接进攻南洋地区……

    那实在是太糟糕了!

    于是英法两国密使从当天下午一直到午夜都在不断向本国发报,以征求意见。

    在经过一天的斟酌以后,次日重新进行的洽谈就要顺利多了。

    即使二位密使依旧是昨天的做派,但大明密使很容易就察觉到这俩人的底气要弱了两分,不免在心中暗嘲。

    呵呵,这些西夷果真都是吃硬不吃软的家伙,不过尔尔。

    但是为了照顾这两位密使的自尊心,大明密使也是看破不说破,并未出言讥诮,只是随口说了句“昔日强盛时有多辉煌,往后衰落时就有多狼狈”,就已经让敏感的二人面红耳赤了。

    洽谈的结果也很快就拟订完毕,这份暂名为《关于在日势力与资产的转移协议》的文件被迅速发回了三国国内。

    「第一,转移将在启元7938年3月1日开始;

    第二,英国和法国从日本列岛上的各种转移行动应于同年6月1日之前完成,逾期则必须抛弃尚未转移的资产。不能破坏任何实物资产;

    第三,大明应取消与德国的长期矿产出口合同,小于360天的短期合同可以履行完毕;

    第四,对德国的钨、钼、镍精矿出口量应相比今年减少35%,橡胶的出口量应减少50%。这个限制时长为5年。

    第五,大明应在2月1日之前与英国单独签订一份为期6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并公开声明。」

    最终敲定的协议比英法两国预想的差得多——于英,互不侵犯条约只有短短六年,而不是起初希望的至少十年;于法,对德贸易削减量也比希望的要少很多,时间也只有五年。

    这无疑让英法两国深感不爽,但眼下他们只能憋着。

    毕竟大明要是掀桌子不谈了,最后是他俩吃亏更多。

    但换个思路来想,本来就保不住的资产不仅有时间撤出大部分,而且还换来了少量于本国有利的事,这似乎也还好?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国内的官方通报将此事宣传为一场大大的外交胜利,但一些人则指出这最多也只能算皮洛士的胜利。

    至于其它的,大明自然没有闲心和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挨个谈判,所以选择先和英法秘密洽谈。

    现在,两个西方文明扛把子都妥协了,其余国家也随波逐流的答应了。

    国内一团糟、自顾不暇的俄国人最为有趣,他们甚至没有余暇来撤出租界的资产,所以干脆明码标价以较低的价格将之出售。

    驻军的武器装备也直接转手卖给了有意向的藩镇,步枪、轻机枪、重机枪、步兵炮、装甲车等等全部打包出售,交钱以后上门提货,童叟无欺。

    倒是美国人表现得最为强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明私下去找了英法,而没叫上美国,这让一些自豪感强烈的政客极其不满——这些年来,我大美利坚为了变得伟大做了这么多努力,伱故意无视是吧?

    此外的主要缘故则是美国仍然没有打算彻底放弃远东——野心尚在,哪怕菲律宾殖民地和日本租界的收益寥寥无几,却依旧在坚持。

    文华殿中,几名阁臣也就此交换了

第二四二章 互不侵犯;姐至京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