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八三章 隆不在和曼不群;特殊的离别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能安心抗衡,多好。像现在这样棋走险招…太冒险了。”

    督府参谋处的将领和高参们都吐槽德社的做法太激进和大胆,明明有更优选,却非要行此冒险之举。

    周长风对众人的议论纷纷不感兴趣,他对接下来战局的发展充满了好奇。

    以前他曾向克莉丝问询过一些将领的名字,后者因为职业本能而颇为警惕,没问几句就拒绝回答了。

    反正周某人现在已经确定曼不群没在德社人民军中就职,不知所踪,但是隆不在、古不帅这俩人倒是还在。

    在内战中期的一次战斗中,埃尔温所指挥的连队被包围,孤独困守四天三夜,打光弹药以后不得不投降,他本人也受伤被俘,之后就一直在养伤。

    海因茨则是在内战初期就因为作战失利而被撤职,离开骑兵部队调至辎重部队,等到内战结束就辞职去了汉诺威消防队,直至英法干涉军来犯时才再度出山。

    其实周长风不知道的是,在二十年代重新完成了军官培养体系以后,德社“辞退”了一批留用的旧军官,但仍有不少历史上的将领如今也混得还行,比如凯塞林、李斯特、魏克斯。

    大都督府参谋处紧急召开的会议没谈出个所以然来,明军将领们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审视着欧洲战事。

    多数人觉得这场战争遥遥无期,他们笃信将会重演二十年前的相持战。

    不过他们同时也认为德社不必向东线分出太多兵力,可以全力对付西线,而且德社可以很轻松的从内乱的沙俄那儿设法搞到所需的资源,不至于陷入欧战时的窘境。

    为了杜绝“芜菁之冬”的可能性,德社十多年来不断向匈牙利无偿提供农耕机械、化肥,并向后者援建化肥厂,从而大大提高了匈牙利的粮食产量,

    如此一来,本就拥有优良耕地的匈牙利现在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再无食品短缺的忧患。

    综上,大都督府的初步判断是战争将会陷入僵持,大约在一年以后随着英法承受伤亡过多而出现转机。

    周长风不愿意和他们嚼舌头,而且他也没法断言战局变化,所以只在之后跟皇帝提了一句。

    “……不过陛下,其实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德军向阿登森林部署装甲部队,成功完成突破,然后一路向北海发展,截断英法大部队后路,这样可以让英法直接崩盘。”

    显然朱泠婧觉得难以置信,“这有些匪夷所思…那么多战车怎么穿过森林?”

    “这个怎么说呢,战车的地形适应能力很好,通过林间小径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行进速度会低很多。”

    “所以这仅仅是你推测的一种境况?”

    “是。”周长风点点头。

    “若是真因此崩盘了,那可有好戏瞧了。”若有所思的朱泠婧随口说道:“往后无险可守,战略纵深也不多,巴黎难保。”

    不过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决策依据仍然首重大都督府的判断。

    “历史总算循环往复啊,相持一年之后,那想必美国人也会如二十年前一样再度借机参战了。”

    说着,朱泠婧翻了翻御案上的一册备忘录,很轻松地说:“不错,出口贸易量已经有攀升的苗头了,物价指数倒是还稳着。”

    欧洲打成什么烂样子都与大明无关,大明君臣现在还开开心心的指望再像从前一样当一回战争贩子大赚一笔。

    接着,朱泠婧提了一下关于西伯利亚的问题。

    西伯利亚的广袤荒原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可谓唾手可得,但这个唾手可得只是相对的,难免要承受大量非战斗减员,而且物资损耗也不容小觑。

    她伸出食指,在身后的大幅地图上连点了三下,“乌拉尔山以东,从叶城(叶卡捷琳堡)到伊城(伊尔库茨克)都被当地驻军将领割据,按内阁的草案,外务司已经派人前往商议了。”

    大明计划从西到东扶持三个傀儡国,分别是哈萨克王国、阿巴坎王国、萨哈王国,这一圈傀儡国将形成一层绝佳的缓冲区,同时也能免去实控成本。

    “根据已有的情报,叶城的割据将领应该很容易就能拿下,不过伊城那个有点棘手。”周长风如是说道。

    “该出兵

第三八三章 隆不在和曼不群;特殊的离别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