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6章 安南收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始有安南人提出了安南不归,金瓯不全,华夏不整的说法。认为安南割据百年,若大明不收回安南,大明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华夏王朝。

    甚至于有安南官员和百姓,合写万人血书,呈予正在稳定安南政局的周王朱肃。

    别敕封什么安南王了,咱们安南其实也是上国的土地啊!快快把安南收入大明国土,咱们一起嗨皮的迎接盛世吧!

    收到这封万民书,周王朱肃表示万分惊诧,竟还有这样的缘由,忙表示自己会上书应天,请求大明皇帝陛下裁量。

    于是,一纸奏疏高奏九重天,将这封安南百姓的万民书给带到了大明。

    老朱早有准备,收到那奏疏的时候,便将那万民书让六部、内阁好好讨论,甚至将此事给国子监学子们也讨论了一番,要好好议一议,这安南,到底该是咱们大明的不征之国,还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而后,结果非常明显:众人都认为安南确实是华夏的一部分,是从唐时,就开始割据一方的华夏势力。大明此前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前元旧土上,竟是忽视了这么一块遗漏的金瓯碎片。

    我华夏自古以来,便当同舟共济,绝无分裂之理!

    一位叫做黄淮的士子,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振聋发聩。

    我华夏,一个点都不能少!

    这一句话有些白话,本不该登上大雅之堂,但却得到了应天府上下士子官员百姓们的支持。

    安南是华夏的,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大明不该在安南敕封什么安南王,而是应该将其收复回来,好好安置,让游子归家,让华夏金瓯完整!

    谁敢分裂华夏,谁就该挨一挨我大明天兵的铁拳!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收回安南所要承担的财政压力、行政压力,统统都不足为道了。六部和内阁皆向皇帝复旨,建议皇帝收复安南,将其视作我华夏郡治,而不是去敕封什么安南皇帝,继续将这已经迷失了百余年的游子,继续分隔出我华夏之外。

    洪武皇帝在早朝上,答允了百官所请。

    于是,应天城中,欢声雷动。

    圣旨传到升龙城,安南不再敕封国王,而是收归大明,由朝廷直辖统治,周王朱肃负责安南收复整治事宜……此消息一处,升龙城中,忐忑了数个月的安南百姓们,也是欢声雷动。

    更有甚者,甚至于喜极而泣,感动落泪的。

    安南游子在外百余年,终于回归华夏了。

    根据朝廷传来的旨意,朱肃“原复安南古郡县”,改称安南地区为交州,依照大明本国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着,朱肃在交州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以及五个直隶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司。

    彻底打乱安南原有的行政编制,并在交州举办了第一次乡试、县试、府试,遴选安南有才德之人。

    因为士族几乎全被铲平,这一项政策推行的十分顺畅,这些过了对应考试的人,便可以直接在交州担任基层官吏,一跃成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官僚阶层。

    在原有的历史上,安南被永乐皇帝收治后,安南的基层官员仍充斥着大量的士族成员,可以说安南的底层实权,仍然是被安南的士族们所把持着的。

    士族们对大明怀有敌意,大明政令,在安南寸步难行。朝廷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对安南展开施政。

    后来大家发现在安南做官,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来自大明的文武官员们干脆将安南视作捞钱的地方,而不是视为大明之土,收受士族贿赂,或者干脆靠着大明的威势向士族们明抢,导致安南对大明越发离心离德,最后再度分裂。

    而现在,没有了士族的掣肘,这些基层官吏,全部由大明下令选拔,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家族支撑,他们的地位和富贵都是倚靠大明朝廷给予,这变相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

    一个行之有效的交州行政班底,飞快的搭建了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