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典籍。”早在辜鸿铭之前,就有国外传教士把四书翻译成了外文,但他们水平太低,语句不通、错误频出。
直到辜鸿铭出手,才算是把这几本两千年前的文言文经典翻译得比较明白。
他能在国外如此出名,也与此极其有关,甚至很多这时候的老外以为辜鸿铭是最懂国学的人。
所以国外才流传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此后出口转内销,借由国外的名气迅速带动自己在国内成了大名人。
不过估计很快这句话里
“辜鸿铭”就会变成
“李谕”了。只是李谕搞的本来就是西方人擅长的科学罢了。李谕说:“四书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化,但想要通过它们就读懂中国还是很难。”
“我当然明白,”詹姆斯说,
“我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而且我一直坚信,中国正面临一场革命。只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据我所知,甚至不亚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我想中国不会像日本革命那样迅速地发生。即便会有暂时的挫折,这一场已经开始的革命也不会失败。”看看康有为,再看看人家校长说的话,水平当下立判。
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人都能看明白清朝的形势,反而还有很多人执迷不悟。
简单的一句
“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无法解释。李谕道:“先生能够见微知着,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令我佩服。”
“中国的古语真是多,”詹姆斯笑道,
“莫非每个中国读过书的人都懂得这么多古老的学问?”李谕说:“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实在是太多,我只知道一点。”詹姆斯校长说:“但我想也到了中西结合之时,因为我并不想看到下一个印度。”现在印度已经被英国占领,而且英国老把印度人驯化得真是好极了。
一百年后,印度人还膜拜甚至跪舔着殖民者,反而莫名其妙把中国当成了假想敌,即便是有政治考量,也着实令人感觉唏嘘又无语。
李谕说:“肯定不会!虽然中国是个温和的国家,但中国人并非可以被随意占领驱使的。”詹姆斯校长说:“我同意你的说法,实际上我已经被来自中国的使团询问过许多次,他们希望聘请愿意在中国担任职务的美国年轻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但我也要郑重声明,在这个过程中,会是我们的文化输出。”詹姆斯说得已经很坦诚了,李谕笑道:“多输出点没关系的,现在中国就是个大熔炉,把越多思路想法扔进去,效果越好。”詹姆斯说:“就像你们神话中那个炼丹炉?”李谕哈哈一笑:“有那么点道理。”詹姆斯校长又说:“听说你们还见了总统先生,提到了派遣留学生之事?”李谕点点头:“确有此事。”詹姆斯校长问道:“总统什么意见?”
“罗斯福总统应当是同意了,而且还有意退还庚子赔款。”李谕说。詹姆斯高兴道:“总统这么做太对了!我早就给我的学生说过,过度的压榨只有短期利益,这不符合我们的精神。既然总统也有意,我可以再给总统写封信,催促他完成这件事。”李谕没想到詹姆斯校长竟然主动提出,说道:“校长真是英明之人,我代表中国所有的学子向你致以崇高敬意。”詹姆斯却说:“谈不上英明,因为我不想隐瞒你,我这么做也存有自己的私心。”李谕当然明白他是站在美国利益上这么做,但能让留学生留美,肯定是件双赢的事。
李谕说:“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校长。”詹姆斯笑道:“到时候你来我们尹利诺尹大学做个演讲就可以。”
“这不是无本买卖嘛,我也太赚了。”李谕笑道。詹姆斯说:“还是用一句你们中国话,礼尚往来。而且我一向认为,我们今天的高等院校远比欧洲、日本的院校更能满足中国学生认识先进文明的愿望。”好吧,他也的确是充满自信。
不过这种自信一直贯穿老美的文化之中,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一直妄自菲薄也不行。
当然喽,后来美国教育演化成了两种
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总统的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