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研究资料。
李谕没必要守在这儿了,能帮着救回这么多条人命,心情已经很好。
伍连德送别李谕,感慨道:“院士先生帮了大忙,如果没有你提供的物资以及提供的有效建议,伍某的行动不会如此快速。”
李谕笑道:“我就是个帮忙的而已。”
伍连德邀请道:“不久后如果举行万国鼠疫大会,院士务必参加。”
毫无疑问,东北鼠疫的扑灭放在全世界都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清廷已经几十年没有高光时刻了,肯定要利用好这个回光返照的机会,大大宣传一番。
万国鼠疫大会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基本都是由伍连德主持。
如果各位参加过学术会议,一定了解主持者一般是什么身份,绝对的业界大佬。
李谕同样有意在近几年推动伍连德获得诺奖。
历史上,他被提名过,可惜那年竞争太激烈,没能获奖。所以必须选个早期相对竞争不太激烈的年份。
以伍连德的成就,拿个诺奖实至名归。
——
从东北出关的铁路,还是要经过天津,李谕在这儿歇了歇脚,看看天津中学的情况。
在学校里,李谕遇到了严范孙和林纾,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名中年人。
严范孙看到李谕后高兴道:“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东北的情况,帝师不愧国之栋梁!”
李谕说:“都是伍大夫的功劳,只可惜还是死了不少人。”
严范孙说:“加起来不到五万,印度的鼠疫,每周都要死五六万人,你们的成果令各国震惊。”
回到办公室中,严范孙给他介绍了那名中年人:“这位叫做林长民,来京参加咨议局的会议。”
林长民的女儿更出名:林徽因。
民国时期讲究个门当户对,林徽因能与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儿子结婚,自然说明林家不弱。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幸会。”
林长民说:“久仰帝师大名。”
李谕随口问道:“先生代表福建来参加咨议局会议,可有收获?”
林长民无奈道:“连杨度都左右不了立宪一事,要被投入大牢,能有什么收获?”
严范孙岔开话题说:“咱们还是不要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
“是啊,”林纾说,“此次宗孟(林长民字)给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分别送了一份好礼。”
李谕问道:“什么好礼?”
林纾指着前面的大书柜:“几套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全集,而且是最新最全版。据说亚氏为西哲之祖,这套书涵盖多学科,我想定会成为图书馆中借阅次数较多之书籍。今后几年,我也要做件大事,联合多人完成这套典籍的翻译工作。”
李谕穿越前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已经开始被怀疑是否存在了……
李谕看了看,这套书是全英文的,厚厚的几大本,定价很高,问道:“翻译出来恐怕要很久。林师傅,您有看过吗?”
林纾说:“我读过了一部分,我颇感惊讶,一个与我们至圣先师同时代之人,为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厚的典籍,实在令人费解。”
林长民也说:“想我诸子百家,最厚之《吕氏春秋》不过二十万字,孔夫子的《论语》只有一万多字,而亚氏全集竟有三百多万字。”
历史上,从民国早年刚开始翻译亚氏著作时,就有很多译者都提出过类似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
李谕没有看过这套全集,说道:“可能后人把一些著作强加过去?”
林纾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本人翻译过很多,据我所闻,大仲马等人写作时,都会有一个多人团队。这还仅仅是,而我粗略翻了翻这套亚氏全集,涉及了诸多专业领域的学科,实在令人感觉难以置信。”
李谕现在对这些民国大师的尊重倒是越来越提高了,他们中有不少并没有盲目地崇洋媚外,还是保持着一颗正儿八经探求学问的态度,对于这个风雨飘摇民族自信力跌到谷底的时代来说,真的太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