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这没啥,你回家种地就是了,放你走,可你转身给一个知府当了师爷,这让老朱怎么想:
我老朱,堂堂大明天子,还不如一个知府?
我不要面子的吗?
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这就是老朱的逻辑。
而刘基此时此刻,正在犯“高启”的错误,你儿子有才,你就赶紧送给老朱,没看老朱手里缺人手?
不把人才送老朱,送一个知县当师爷,你这是想干嘛,若是老朱多想想,你这条命还能活多久……
刘基看着旁顾其他的顾正臣,无奈地叹了口气。
现在诚意伯府已经被掏空了,老朱连俸禄都给停了,要不是家里人少,老家还有点地,怕是要走上穷途末路,如今情势危急,若是能借顾正臣之手,搭上东宫的线,说不得诚意伯府还有一线生机,至少在自己死后,家人还能保住性命。
可看顾正臣的意思,他并不打算帮这个忙。
刘基没有再为此事开口,转而与顾正臣谈论起河流疏浚一事。
毛骧跟在不远处,始终沉默。
午时,顾正臣设宴招待刘基、毛骧等人,不过都是一些客套话。
俘虏安置很是顺利,剩下的便是生活物品的置购。这一批俘虏并不是穷光蛋,和移民政策一样,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笔“安置费”——五贯钱。
这笔钱不算少,除了购置锅碗瓢盆、棉被棉衣等物,还有诸多剩余。句容县城的耆老带了一些蔬菜看望,还不忘叮嘱几句要守法,做良善的顺民。
倒是户房中人忙得有些冒烟,尤其是骆韶,可谓绞尽脑汁给这群俘虏入句容户籍。
鞑靼俘虏入句容户籍,可不是俘虏报名,户房记录这么简单。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帝王,在处理蒙古族时,也有着非凡的智慧,他不追求对蒙古族群的彻底斩尽杀绝,只是追求消灭足够威胁大明王朝的元廷力量,对于那些臣服的,投降的蒙古族,包括还在元廷之中的蒙古人,优先进行拉拢、转移安置、重用、游说,然后才是肉体系消灭。
对于鞑靼俘虏,朱元璋有着明确的治理理念,就两个字:
同化。
蒙古是游牧民族,属外夷,外夷入中华则中华之。
老朱规定:
大明境内安置的蒙古族人,不允许穿着蒙古族服饰,一律着汉家衣裳;不允许说蒙古语,一律说汉语官话。蒙古族人内部,不能相互婚配,蒙古女子需嫁给大明男子。
还有一条,所有关内蒙古族改汉姓。
改姓,这是最让骆韶挠头的,这群人没文化,姓起的那个随意,让人有些绝望,有改李、张、王、赵的,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我姓忙,也不知道你在忙什么,还有姓铁,名真的,往中间塞根木头,你还能征战天下不成?
最无语的是自己不会起姓,还非要找个尊贵的姓靠,啥,你想姓朱,排行老几,老八啊。
小子,你有几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