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之力来攻打宣府可如何得了?”
正德帝道:“天子守国门乃是祖制!朕坐镇宣府乃是遵从祖制。”
在大明,祖制已经成为了皇帝和臣子的夜壶。有用的时候便被双方拿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没用的时候便被双方塞进床底下。
梁储道:“皇上真要一意孤行?老臣请辞!”
正德帝就俩字:“不允。”
毛纪、蒋冕亦拿辞官威胁。
正德帝还是俩字:“不允。”
常风是看着正德帝长大的。了解正德帝的脾性。这厮就是属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这位野驴皇帝有一个原则:凡是臣子不让朕干的事,朕偏要干。
常风心忖:若一味反对皇上巡幸宣府。皇上会铁了心把宣府当行在,恶心群臣。
不如退一步。等皇上的兴致消了,自然会返回京城。
想到此,常风道:“既然皇上要巡幸宣府。至少该调团营主力前来护驾!”
“另外,一旦锦衣卫获知鞑靼人有大规模南侵的迹象,请皇上立即返回京城!”
正德帝笑道:“好吧。就听常卿的,调团营主力到宣府!”
“张永,朕任命你为保驾副将军。”
转头正德帝又望向了一旁侍立的魏彬:“魏彬,朕任命你为保驾大将军。你们二人立即返回京师,调团营来主力保驾。”
按照资历,应该张永为正,魏彬为副。但正德帝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相比于有主见的张永,魏彬更顺从于他。
此时宣府有尤敬武的两个营。另外十个营尚在京郊。
宣府到京城只有三百里而已。只要军令一到,团营主力数日便可赶到。
正德帝下了这道旨意,常风长舒了一口气。他心中有数,皇上这些年可不光在胡闹。他一门心思扑在练兵上。十二团营的战力与弘治朝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
只要精锐团营全部来了宣府,正德帝便出不了岔子。
然而,常风没高兴多久,正德帝立即补充道:“魏彬,朕给伱三个圣旨军令锦囊。你们回到京城时,打开第一个锦囊。”
“带兵到达宣府城门时,打开第二个锦囊。”
“到了朕与你约定的日期,打开第三个锦囊。”
《三国志通俗演义》已经在大明流传甚广。正德帝这是在学诸葛亮。
常风心里“咯噔”一下:调兵来宣府护驾哪有那么复杂?一道军令三四天大军便至。要什么锦囊?
但常风又怕正德帝变卦。不好提出异议。
常风哪里能想到,正德帝在下一盘大棋!这三个锦囊是重要的三步。
正德帝的这盘大棋是这样滴。
朕想御驾亲征,文官的阻力太大。那好,朕来一招诱敌深入。诱使小王子率鞑靼主力南下决战。
可是,小王子这条大鱼不好钓啊。得有一枚足够大的鱼饵。
那朕便以身犯险,做这枚小王子无法抵挡诱惑的大鱼饵!
至于钓场呵,并不在宣府,而在大同!
朕会牵着小王子的鼻子,一步步将他牵到大同去!
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计划。正德帝以身做饵,他的勇气不亚于当年的太宗爷!
正德帝绝对不是史书中被文官摸黑的“一无是处的荒唐皇帝”。其军事才能与王恕、马文升、王越难分伯仲。
至于仇钺,更不能与正德帝相比。仇钺撑死是猛将之才。正德帝却是掌控全局的帅才。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梁储等人也只能跟正德帝妥协。
三位阁老决定留在宣府。与皇帝同生共死。
正德帝欣然应允。他虽烦这三个老家伙。但他并不忍心让这三个老家伙跟着受鞍马劳顿的兵戈之苦。横竖他预定的战场不在宣府,而在大同。三个老家伙愿意呆在宣府就待着吧。
常风突然提出了一个请求:“禀皇上,常青云已与定国公家的二小姐订了亲。请皇上下一道旨,命常青云返回京城完婚。”
常风的提出请求的原因是:就算把团营兵全调到宣府,宣府还是有风险。我陪皇上您在这儿冒险就罢了,至少把我孙子放回京城。
他觉得这点面子正德帝还是要给的。
正德帝却一挥大手:“绝对不成!常青云如今是镇国公
第369章 朕在钓鱼,鱼饵便是朕自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