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这个事情清楚,其实渔船上偶尔能够见到活着的带鱼,没人考虑在船上养,带回来就死了。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原来如此,咱就琢磨着嘛!一条鱼咋能有那么大的气性?海里难道没有让它生气的东西?一生气就死,气绝种了!嘿嘿嘿嘿……”
周围的人跟着一起嘿,并且记住带鱼出水即死的缘故,不是气的。
笑过几声,朱元璋看集市上很多做海鲜卖的摊子:“大船仗未打过,但捞鱼就回了不少的本儿。”
“陛下,还安民心呢!沿海的百姓再不担心倭寇。”
负责编纂兵书的徐达说另一个好处,这种大的蒸汽机船在海岸旁一过,海边居住的百姓就感觉安稳。
自从大明水师开始扩张,朝廷允许渔船出海了,不然片板不许入海。
一个是防倭寇,渔民随便出去,到海里会被倭寇抢,同时倭寇又能假扮成渔民。
倭寇被打得成了缩头乌龟,走私因为内部举报而破产,渔船便被允许下海。
沿海地区的人赶海,弄到很多贝类等海鲜,受交通条件限制,他们根本卖不出多少钱。
有钱的商人收海鲜,然后装在马车上运到别的地方,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几十里,想运到更远的所在,海鲜变成海臭了。
遇到了大船,海边的人把东西给大船,大船速度快,装着拉到应天府卖。
百姓赚到钱了,船也赚到,应天府南京的百姓跟着吃到廉价的海产品。
这便是物流的作用,否则那些赶海捡到的海鲜要么抹盐晾晒,要么煮熟了再晾晒,也么就扔掉,实在是吃不完。
“瞧情形,咱大明的钢铁还是少,不够用,最好处处铺铁轨。”
朱元璋通过徐达的一句话,想到了陆路运输。
昨天二十二点四十就来电了,然后农家躺下了,就困,又睡了几个小时,凌晨两点四十爬起来码这章的字。最近降温,温差变化后风大,是风把这边一个供电器给吹脱落了。然后农家说个事情,冷的地方,遇到有一小块一小块雪和冰的路面,大家记得把手从兜里拿出来,身体微微前倾,膝盖屈着走,这样不容易摔,即便不小心摔了也是向前摔,总比摔到后脑勺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