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仔细盘点的话,其中内情也十分复杂。
但整体来说,大唐的衰落恐怕与其对环境造成的狂野破坏很难脱开关系。
最早在说到煤炭变迁时大伙就已经知道,宋时煤炭的大量应用本质上来说就是木炭供应不足,为了取暖不得不开发煤炭。
正所谓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这个锅当然还是得唐朝来背。
森林,是古代王朝一项重要的环境资产,既能给民众提供狩猎采集场所,也能提供用来做饭、取暖、冶铁所必须的煤炭。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的巅峰时期,受限于温度上升带来的充沛降雨,黄河中下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5%左右。
而等到宋朝前后,这个数字约为不足9%,也即唐朝在约两百年时间里彻底毁灭了黄河中下游已有森林的七成。
森林植被被大面积破坏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壤恶化、旱涝灾害频发等等问题咱们都是清楚的,就不再赘述。
这也是宋朝数次治理黄河,但皆治标不治本的原因之一。
那么咱们回头来看,唐朝受益于温度上升所以气候宜人,那么这样的气候到底有多好呢?
根据史料的不完全记载,唐朝三百年当中,关中地区的冬季无雪之年足足有十九次,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
温暖的气候使得降雪线北移,这方面最为显著的影响有两点:
宜人的气候使得游牧民族的生存压力减小,内部逐渐趋同于稳定团结,使得唐朝能够花费较小的代价击败、羁縻游牧民族地区。
北移的降雪线使得农耕区前所未有的扩大,西域都能驻军垦田,西北陇右能“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北方的农耕区之广阔,是明朝非常难以想象的。
但唐朝表示这还没完。
根据如今考证的资料显示,唐朝能够种植的水稻的区域,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和燕山南麓(今河北保定附近),东至渤海,这是其他所有朝代都难以想象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