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吓了一跳,惊愕的看向郑平。
在这之前,郑平所有安置青州流民的方式,都是有迹可循的。
但唯独这一次,却是刘备从未听过。
竟然要以五十万流民要挟毗邻各州郡国,让其主动运粮救民!
良久。
刘备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眼神多了一丝复杂:“显谋,你当初曾经问我,倘若安置这青州几十万百姓的代价,会让我得罪毗邻州郡国的太守、刺史,甚至于豪强、士族,我是否愿意承担这个代价。”
“我其实一直很疑惑,不论是游说青州内部的富户,还是传檄各州郡国放开运粮禁令。即便会让我得罪一些人,但如袁绍、陶谦、刘岱等人,也在主动响应檄文。”
“我得罪的人其实并不多,反而还因此得到了不少好名声。”
“现在我才明白,并非是不得罪人,而是最得罪人的关键计策,显谋还没正式用啊。”
郑平没有否认:“府君,我只是习惯将最严重的后果先点出来,但计策的实施,往往也会因为一些人的介入而有所改变。”
“如东海郡的糜竺、渤海郡的袁绍,他们因为各自利益的权衡,会介入我的计划截取一些好处,而相应的,截取了好处就得分担原本属于府君要承担的风险。”
“虽然,我的确是在拿这五十万流民要挟毗邻各州郡国的州牧、刺史、太守、国相,但这又何尝不是在给他们提供图谋大势的机会呢?”
郑平取出羽扇,轻扇肩头:“渤海太守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袁氏,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各州。”
“袁绍素有大志,不是久居人下之辈,蛰伏渤海郡,也只是为了等待时机。”
“前番主动响应府君的檄文,并非是真的想支持府君,不过是借府君传檄一事,想在冀州求得名望罢了。”
“这也是为何,冀州的渤海郡、安平国、清河国、河间国,会如此爽快的响应府君檄文的原因。”
“他们不是不知道利害,只是因为袁绍响应了,所以他们也要响应!”
“而冀州牧韩馥,是由董卓任命的,一向忌惮袁绍,担心袁绍会在冀州举事。”
“毕竟这冀州牧虽然能管冀州各郡国,但这冀州的袁氏门生故吏太多了,包括韩馥自己都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倘若袁绍执意要在冀州举事,韩馥这个冀州牧也会变得岌岌可危,甚至于名存实亡。”
顿了顿,郑平将羽扇往兖州方向一指:“而在兖州,兖州刺史刘岱虽然是州刺史,但他同样号令不了兖州诸郡国。”
“而兖州诸郡国,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泰山郡太守应劭、山阳郡袁遗,济阴郡太守袁叙,济北相崔言,任城相郑遂,东平相李瓒。”
“都迫切的需要名望!”
“这也是为何,包括青州刺史焦和在内,分明没有征战的本事,但这些人都会积极的去响应讨伐董卓。”
“因为讨董,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名望!”
“因此,面对安置这五十万流民可能带来的名望,不论是冀州的韩馥、袁绍,还是兖州的刘岱、乔瑁等人,亦或者在徐州的陶谦,都会权衡!”
“是获得救民的名望,还是看着青州覆灭,然后去赌这青州的流民是往徐州、往冀州还是兖州!”
郑平豪言铿锵,将这五十万流民在手的利弊、以及各方势力的利害权衡,向刘备逐一分析。
刘备此刻,已经被郑平的胆气给彻底镇住了。
要挟?
不,这根本不是什么要挟!
这是郑平用青州五十万流民硬生生制造出来的一个炙手可热、可以摘取的海量名望。
讨董的名望已经追逐过一次了,再来一次讨董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不论是袁绍韩馥,还是刘岱乔瑁等人,都不可能再聚兵讨董。
毕竟这第二次聚兵讨董,若还是不敢打进长安,那就会被天下人耻笑了。
可不能讨董,又如何再求名?
而这青州五十万流民,就会成为这群追逐虚名的目标。
至于这五十万流民的身份,疑是黄巾贼兵?
不,黄巾贼早已经被消灭了。
这五十万流民,
第93章 最终谋划,虎吞天下大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