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点,不许浪费一粒食物、一口水、一块儿炭、一床被。
不过三天,西城住在巷缝里的考生们全都搬了过来。
大家伙遵循秦大东家定下的规矩,自觉轮流当值。
不当值时,便在主人家准备的‘自习室’内温习功课。
感念秦家如此善举,为不负主人家如此善心,考生们读书也越发用功。
因为氛围好,不少经济条件尚可的考生们也都搬到这里。
自觉支付房费,只为寻个读书的清静地。
老书生站在门外,看着院内传来的读书声,不敢相信的张大了眼。
四娘盯着这人,三郎跑去棚内跟大哥指了指这边。
大郎放下手上抹布,很有主人家气势的走过来,熟练问:“吃过东西了吗?”
老书生忙回身,冲询问的英气少年尴尬摇摇头,“还不曾。”
四娘介绍说:“秦大东家是我舅舅,这是我大哥,爹娘有事先家去了,我们收拾完锅灶也要走了。”
老书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对龙凤胎就是秦家的人。
粥还剩下一碗,大郎端起来,一边示意那老书生跟自己入院,一边去寻一个火盆,把陶碗放边上热。
“可是还没有寻到住处?”大郎问。
老书生叫范隆。
他诚实的点头,就是听说这边有免费住处才来的。
大郎便让他拿出身份证明文书来看。
确认此人是考生,大郎把他领到西厢房,给他选了个空铺。
阿娘锁了后院,只留出一进院的房间做通铺。
一间房睡十二人,其他房间都住满了,只有西厢房还有几个空位。
大郎将这里的规矩告诉范隆,见范隆表示知晓,并答应会遵循后,指了指火盆边已经热了的杂粮粥,“记得吃。”
“有什么不会的你就去问马阳叔,今夜他在这边轮值。”
交代完,大郎就招呼上弟弟妹妹,和石头一起驾车回家去了。
却不知道,兄妹几人一走,范隆便端着热好的浓稠杂粮粥,边喝边同已经锁门进院的马阳打听他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