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章 北平必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北平必败。”

    “不攻自破。”

    “几十万兵丁,三地作战,还要防备山东与河南,只靠北平一地如何支撑。”

    三个月来,应天府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不知道从何时起,突然间有了言论,说北平模式才是正确的,一地可以对抗全国,正是北平模式的先进性。

    黄子澄大怒,在皇太孙一系中,屡屡斥责这等言论,并且数着北平必败的原因。

    人心是一定不能散的。

    “黄常卿,听说北平发生了一件事。”御史景清喃喃道:“在五月初五日,也就是北平闪击太原的前一天,举办了一次大议,参加大议的不但有文武官员,还包含了百姓,商行,卫所,匠户。”

    黄子澄咬着牙,脸色扭曲的骂道:“这是奸人,大奸之人。”

    在清朝之前,明朝的社会风气是往对抗皇权的方向进行的,越是后期,对于皇权的思想越是严厉。

    包括江淮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诸多市民思想,先进思想等等。

    不光是思想上的进步,在社会层面上,皇权也是在大幅度退步,地方上并不会因为皇权而退步,例如万历时期,江淮地区市民和矿工的抗税大胜利。

    这正是后世学者们,对于英国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研究出的各种前置条件。

    江淮地区的作坊,资金,原料,雇主,雇工等等条件都非常的优异,比起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更要雄厚。

    并且有大量的市井问世,也证明了民间识字率的发达。

    明朝对于地方上社学的支持,甚至制定出八岁孩子不读书,惩罚其父亲的地方法律,如此的先进社会,不是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可以比拟的。

    但是和英国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巅峰,并且因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长期的社会稳定,导致的人口大爆炸,而美洲的抗旱耐地的高产农作物却没有推广开来,内忧外患,朝廷百年积弊等,再加上激烈的朝堂内斗。

    一个掉入“人口陷阱”的社会就已经是无解的社会问题,何况还包含了诸多致命的问题。

    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亡天下却是偶然,并且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总之。

    北平的大议,不光是获得了南方商人的支持,更有不少读书人群体开始讨论起来。

    景清就是这些人群体中的一个。

    这位铁面御史,当初对北平最痛恨的读书人,如今却有些迷茫了,越是了解北平,他越是不知所措。

    而黄子澄最无法接受。

    他的心中皇太孙才是真正的皇权继承人,而北平燕世子竟然靠着另辟蹊径的大议,获得了君权天授的名器。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别看北平如今势不可挡,但不可持久,必然会颓废不可支。”

    偌大的应天府,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有整个大明的供应,可朝廷的仓库仍然下降的厉害。

    “辽东,大宁,开平,北平,山西,山西行都司,陕西,陕西行都司这些地区,都是需要南方粮食供应的。”

    “如今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北平燕世子手中,看上去很强势,但是粮食如何保障呢?反观我们却节省了大量的粮食,再养活五十万兵都不

第四百二十章 北平必败-->>(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