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突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绅兼并土地等等,哪怕是王朝盛世的时候,也并不缺少此类的现象,所以并不是导致明亡的主因。

    哪怕政治清明,吃不饱饭就是吃不饱饭,仍然无法避免大明的灭亡。

    朱高炽敲击着桌子。

    把大明从传统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一直是朱高炽要做的事情,成果很喜人,可大明的体量太大了,以及当下的社会现象,带来的大量新生人口,已经成为了很大的难题。

    不解决这些问题,大明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

    特别是当下。

    大明的市场太过繁荣,大明的商品没有竞争对手,商人们并不需要历经艰辛的去当中间商,直接坐在家里都不愁找上门的定单。

    濠镜兴起的商行非常的繁荣,可也止步于此。

    只有很少的商行,才愿意离开舒适区,冒险前往南洋诸国。

    大明的体量太大了,想要进行质的飞跃,目前的阶段,已经进入了瓶颈区,越过这个阶段,大明的社会才能继续高度发展下去。

    否则就会停步不前,面临各式各样新的问题。

    简而言之。

    让科学的发展,追上应用技术需求的地步,也就是机器生产机器的社会,当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大明的工业化社会,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需求。

    需求是最大的难题。

    创造需求,推动社会发展,跳过马尔萨斯贫困陷阱社会理论,是后世第四次工业化尝试才取得的成功,终于跳出了自古以来的怪圈,解决了几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十五世纪初的大明,实际人口占比世界的四分之一,这并不是高光时刻,最高光的时候,也不是汉唐在世界的三分之一占比,而是宋朝的百分之四十的占比。

    也就是说来十个人中,有四个是汉人。

    从元朝开始,汉人在世界的占比,每朝都在下降。

    所以元朝是个分界岭。

    元朝以前,汉人在世界人口的占比一直在提升,元朝之后,则一直在下降,明朝是个拐点,最高比例恢复到了百分之三十五,可很快又下降了。

    清朝时期人口虽然暴增,世界人口同样暴增。

    因为世界获得了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很多人说美洲高产农作物并不是清朝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属于罔顾事实的说法。

    因为美洲高产作物在世界的普及,导致清朝和世界的人口都开始暴增,世界人口从五点六亿增长到一八零零年的十亿,到一九零零年更是变成十七亿,世界人口也足足增长了两倍多。

    清朝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跟上世界的发展,导致东方文明落后于西方文明,乃至后世中华民族仍然要为此付出弥补的苦恼。

    否则西方有胜利者不被指责的名言,东方也有成王败寇的说法,清朝也不至于成为很多人痛恨的对象。

    朱高炽又翻遍了学者们送来的调研报告。

    除了各地产业的冲突,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新生人口的占比。

    北平的学校都供不应求了起来,更不提其他的地区,解决学校的问题,不光是大明的税赋承担不了,就算大明拿得出这笔天量的资金,也没有这许多的教谕。

    还不提满足这些新生人口所需要的资源消耗,以及新生人口长大后,对社会产业的冲击和新的生计需求。

    不能解决这些现象,当十年后问题集中爆发,就不是朝廷可以解决的难题,也就是又陷入了死循环。

    以大明的人口体量,西方的殖民道路是走不通的。

    唯有生产。

    殖民让西方富裕了起来,可让西方文明强盛的,是他们在殖民地建立的生产,特别是美洲地区,大量西方百姓们通过生产,兴起的一个又一个的城市,才是他们的根基。

    想到后世发展的道路,朱高炽脑海里,有了一条关乎大明未来的新的计划。

    ——

    “以波隆多罗阇为首的军官,仿造我大明的军队,编练了一支新军,不过规模不大,大概只有两千人,可是此人在暹罗威望很高,连国王也支持他。”

    杨士奇说道。

    南洋最大的问题,除了缅甸就是暹罗。

    大明禁止暹罗吞并素可泰王国,可暹罗方面趁着的大明西征的时期,仍然彻底吞并此国,让大明在南洋的威信大失,带来了不小的影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突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