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影响……”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这种验证弹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在于加入多少单独的新技术。
毕竟就算真的出了问题,只要能找到具体原因,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状态回滚。
更要命的风险其实是整个系统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旦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
如同一个屎山代码那样,把bug修好之后,整个程序反而没法正常运行了。
因此,刚才那几个小时的会议当中,唯一增大了系统复杂度的地方,就是把原计划的弹头配重改成一个末端加速发动机。
但这仍然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就算发动机启动失败,也不会对前面的推进系统产生影响。
而发汗冷却需要和动力系统高度耦合,本身风险就比较高,从性能上看似乎又没有如此高的放热需求。
所以他们两人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
但这和双锥体一样,从一开始就是常浩南确定下来的基本方案之一,显然不可能因为两句话就做出改变:
“我理解你们的顾虑……所以我刚刚才说,未来真正投入使用的早期吸气式高超,应该还是会回到传统的被动冷却路线上。”他先是给出了一个相对积极的答复,不过紧跟着就话锋一转:
“但我们这毕竟是一发验证弹,不是用来发挥实际战术作用的,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整个项目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在未来,我们的高超声速武器有可能使用红外或可见光波段进行目标导引,而烧蚀防热设计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烧蚀产物会在气体边界层内顺流而下,造成边界层污染,同时很有可能进入视觉传感器的窗口区域,造成寻的信息的丢失和衰减。”
“此外,在6-7马赫的速度下,因为电离层的厚度和强度都比较小,所以大概率无需考虑电磁屏蔽问题,但对于未来速度更快的飞行体,就需要主动利用离子流,对包裹在飞行体外侧的等离子体鞘套进行削弱和改性,才能让特定波段、特定相位和入射角度的雷达波透过屏蔽层,对目标进行雷达探测,而这和发汗冷却的要求是在某种程度上相通的……”
“……”
说到这里,常浩南突然起身,把只是用来放会议背景的ppt关掉,然后打开了一份新的文档。
上面是一系列令人眼缭乱的公式。
当然,即便在座各位都是专家,也不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
第1180章 末段精确制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